有没有你知道的很离奇的真实案件?

2022-10-15T00:00:00Z | 15分钟阅读 | 更新于 2022-10-15T00:00:00Z

有没有你知道的很离奇的真实案件?

1984 年,日本的一个九岁小男孩无故失踪了,最后见过他的人在案发后火速搬了家。14 年后凶手终于浮出水面,却被无罪释放……

1984 年 1 月 14 日,日本札幌丰平区。

新年刚过,一连串刺耳的警笛声打破了居民们的平静生活。

几辆警车停靠在二乐庄公寓附近,警察们正冒着大雪挨家挨户的调查和走访。

三天前,9 岁的城丸秀德突然失踪了。(以下简称城丸君)

而这栋公寓,是他最后出现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全部居民都是重点排查对象。

巧的是,刚询问到第二层,警察就获得了一条极有用的线索。

「就在孩子丢了的那天,我瞟见加寿子那女人和城丸君好像说过几句话。」

目击者说这话时,朝走廊尽头抬了抬下巴,眼神复杂。

走廊最里侧,是 201 室。

户主名叫工藤加寿子(以下简称加寿子),一个 29 岁的单身妈妈,与 2 岁的女儿居住在这栋公寓里。

她平日的工作,就是在当地一个豪华俱乐部里做陪酒小姐,时常深夜晚归不说,每次还闹出一阵大动静,邻里们对此都特别不满,所以对她的一举一动或多或少都会留意。

随后,警察敲响了加寿子家的门。

「请问,有人在家……」

没等警察把话说完,面前的大门就猛然打开来,甚至带起了一阵扫地风。

开门的是加寿子本人。

她一脸戒备地看着面前的警察,环抱双臂,女儿藏在她的身后。

「请问有什么事吗?」加寿子冷淡地开口,言语中尽是抵触。

警方见对方这个态度,倒是没怎么在意,毕竟平日里他们和陪酒小姐之间的对话,一贯如此。

「女士,这附近走失了一个孩子,您见过他吗?」警员耐心地拿出城丸君的照片。

加寿子伸手拿过那张照片,仔细看了几眼,像是回忆起了什么。

「见过,我见过他。」

「前几天我准备回家,他跑来问我渡边家怎么走,我就给他指了指。」

「之后,就没再见过。」

加寿子抱臂回应着,紧锁的眉头也一直没有放开。

一字一句,冷静又清晰。

但对警方来说,越是这样就越不合常理。

在之前的排查中,别人听闻周围有孩子失踪,都会关心几句「谁家的孩子」、「年纪多大了」。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们,听到消息后像是炸了锅,非要拉着警察问个究竟,确定这附近的坏人是不是会威胁到自家孩子。

但加寿子却不一样,虽然她有个小女儿,但那事不关己、极力撇清自己的模样,着实让人怀疑。

并且,她言语间的「渡边」二字也让警方提高了警惕。

因为这是除了家人之外,唯一一个知道城丸君要去「渡边」家的人。

接下来,面对警方多番询问,加寿子到最后甚至有些不耐烦的回答。

「我只是给他指了指方向,后来去了哪里我就不知道了。」

随后,警方又去加寿子家中进行了鲁米诺检测,没有任何血迹反应。

此时的加寿子仿佛已经忍耐到极限,警察前脚刚踏出家门,她后脚就用力拍上了房门。

吃了一鼻子灰的警察无奈耸耸肩,除了派人继续盯着这个女人,别无他法。

(二)神秘电话

城丸君是在 1 月 10 日自己走出家门的。

9 岁的城丸君是家里最小的儿子,那天早晨,他乖巧地坐在餐桌旁享用妈妈精心准备的早餐,爸爸和哥哥已经吃完饭悠闲地看着清晨刚送来的今日早报。

上午 9 点 35 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了这家人的其乐融融。

因为小儿子城丸君坐的地方离电话最近,他极为顺手地接起了电话。

「喂你好,请问你是……」

「好的。」

「我这就出去拿。」

三言两语之后,城丸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把听筒递给家人,而是利落地挂掉了电话。

「城丸君,是谁的电……」

没等妈妈问完,城丸君就匆忙地跑进了卧室,再出来时已经套上了长袖卫衣,匆匆往房门处跑去。

从穿衣、换鞋到出门,城丸君看也没看家人一眼,临出门前还抛下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渡边的妈妈刚才来电话,说借用了我的东西,现在她要还给我。我出去一趟。」

渡边?

渡边是谁?

城丸父母和大儿子面面相觑,谁也没听说过自家朋友里有位姓渡边的。

妈妈心里实在七上八下,就让大儿子追出去看看。

有时候,人越是慌张就越容易出错。

城丸君的哥哥是个近视眼,因为出门过于匆忙,竟然忘记了戴眼镜!

外面正巧下着鹅毛大雪,他在茫茫雪地里模糊地看到城丸君往前跑了 100 米后,左拐了。

他顺着跟过去,看到二乐庄公寓门前有一户写着「渡边」的门牌,瞬间放下心来。

「看来弟弟真的去了渡边家,应该没什么事。」

年少的他也没多想,独自回了家。

可全家人一直等到晚上,城丸君也没有回来。

这就奇怪了,即使再怎么贪玩,到了晚上也该回家了……

父母回忆着城丸君上午的怪异表现,越想越不对劲,最后决定出门去「渡边」家找找。

渡边家开门的是位高三女生,她身后是书桌和高高的复习材料,看样子正在家里专心准备考试。

「请问,我家城丸君是在您家里玩耍吗?」城丸妈妈焦急地开口询问。

「城丸君?谁是城丸君?」女生一脸疑惑地回复道。

妈妈一听此话瞬间皱起了眉头,城丸君临出门前明明说要去「渡边」家的,不可能会听错。

「城丸君是接到你家的电话出门的,自那起就再也没回家。」

女生听的云里雾里,「不可能啊,我今天没打过任何电话。」

见城丸君妈妈疑心重重,女生索性将她请进了屋子,把房门都敞开来。

要知道,这种公寓在日本当地极为普遍,面积小、户型简单,随便一扫就能看清全貌。

夫妇俩挨个房间都查验了一番,根本没有外人来过的痕迹,更可况一个爱玩儿爱闹的孩子。

离开渡边家时,城丸父母的心不停下坠,城丸君只有 9 岁,会不会遭遇了什么不测呢?

找到了深夜,他们报了警。

警方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绑架」,毕竟城丸家是附近有名的「富人家」。

(城丸先生的职业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议员秘书,一个是某公司总裁,家境富裕。)

所以当晚,警方就在城丸家中秘密安装了监听设备,以备绑匪打来勒索电话。

然而静静等待了三天,勒索电话一通没有,邻居们的关心倒是很多。

1 月 14 日,警方将「城丸君失踪案」转为公开调查,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警察们一边盯着加寿子,一边扩大寻找范围,可找来找去,依然没有一丝城丸君的踪迹。

三周后,搜查无果的警方无奈宣布此案暂时搁置,与此同时,他们对工藤加寿子的日夜监视也告一段落。

然而就在警察撤离的第二晚,工藤加寿子突然连夜搬走了……

后来有邻居回忆说:「看她那着急的模样,很像是临时作出的决定!」

自此,9 岁的城丸君踪迹成谜。

(三)杀夫骗保

1986 年 5 月,城丸君失踪两年了。

历经两次婚姻的加寿子,又走入了婚姻殿堂。

这次她选择的另一半是一个老实的农民,36 岁的和歌寿美熊(以下简称寿美熊)。

想到加寿子丰富的情史,寿美熊的家人极力反对他们二人在一起,他们并不想让一个多次离婚的陪酒小姐进自己家门,更何况还带着个小女儿。

但不知道寿美熊被灌了什么迷魂汤,义无反顾地想尽快与加寿子确定关系,根本不在乎家人的意见。

而且当加寿子提出「绝不做农活」的条件时,寿美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加寿子夫妇刚开始几个月的婚后生活,还算是美满幸福。

寿美熊在外努力经营农场补贴家用,加寿子在家专心照顾女儿与丈夫的起居。

但没过多久,不安于室的加寿子就开始厌烦这样的无趣生活,玩赌博机成了她的新爱好。

其中她最爱玩儿的就是「柏青哥」,这种随便摇摇手柄就能看到收益的游戏,让她尝到了巨大甜头。

(日本柏青哥店)

赌博有赢就有输,加寿子整日沉浸在游戏厅里哗哗投币,时间一长,必然赢时少、输时多。

自己辛苦在外赚钱,妻子在赌场赌博,时间久了再老实的人也受不了。

不过万万没想到,这老实人还没发怒,就发生了「意外」。

1987 年 12 月 30 日凌晨 3 点,加寿子夫妇居住的二层农宅突发大火,滚滚浓烟铺天盖地。

等消防员把火彻底扑灭后,发现睡在二楼的男主人已经不幸身亡,女主人和女儿因为睡在一楼,在火灾发生后灰头土脸地及时逃了出来。

后来警方惊讶得发现,火灾受害者竟然是三年前被重点监视的工藤加寿子!

不过,由于距离城丸君失踪已经两年没有结果,这次又是「意外失火」,警方刚开始并没有将两起案子联系起来,认为只是个巧合。

然而没过几个小时,警方就「打脸」了。

因为火灾现场疑点重重,矛头全部直指工藤加寿子。

根据当晚目击者提供的线索,加寿子带着女儿逃出生天后,不仅穿戴的整整齐齐,手里还紧紧捏着一个皮包,里面装着的似乎是很重要的东西。

并且,住在加寿子家隔壁的邻居也发现了不对劲。

「我们家离加寿子家最近,她却没有来我家报火警,而是跑去了大概三百米外的地方借电话。」

加寿子为何表现的像对火灾早有准备,并且要舍近求远去报警?

就在警方疑惑之时,保险公司给他们打来了电话。

「警官,我们要确认一下和歌寿美熊的死亡情况,他的家属今日提交了保险赔偿申请。」

这个家属,就是加寿子。

原来,那个被加寿子紧紧攥在手里的皮包,里面装着和歌寿美雄的保单,价值高达 1 亿 9 千万日元,而受益人一栏中,赫然签着工藤加寿子的大名。

结合加寿子在火灾当晚的奇怪行为,警方开始怀疑这是一起故意纵火、杀夫骗保案。

毕竟一对正常的夫妻,定然不会在另一半不幸去世的第二天,就立即去申请保险金赔偿。

除非,另有所图。

带着这些怀疑,警方开始进一步调查工藤和丈夫的关系。

其实,婚后的寿美雄过的一点都不如意。

有一天,他在门前的廊下喝闷酒时曾和人抱怨,「我感觉有那么一天,加寿子会杀掉我。」

朋友干笑了几声,只当这一切都是他酒后的随意抱怨。

如今一语成谶,大概那位朋友也没想到,加寿子也许真就做出了杀夫骗保的恶事。

因为加寿子有骗保嫌疑,保险公司以此为由拒不赔付,警方也在仔细调查火灾现场。

但由于农宅起火原因复杂, 没有直接证据认定是加寿子故意纵火,她的嫌疑也随之解除。

这种无力感,警方在之前城丸君失踪时就深深体验过,如今这起疑似骗保案又是不了了之。

加寿子这个女人,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呢?

直到半年之后,一袋人骨的出现,解开了这个谜团。

(五)尸骨追踪

1988 年 6 月,寿美熊去世后半年,他的姐夫来到了火灾现场,准备收拾一下逝者的遗物。

其实他在一开始就不看好妻弟的这段婚姻,寿美熊去世后,全家人一度怀疑是加寿子故意纵火。

但警察偏偏没有找到任何有力证据,全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女人轻松离开。

姐夫一边仔细地收拾遗物,一边感叹着寿美熊的不幸。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仓库角落中一个装满东西的塑料袋,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夫没做多想,走过去利索地打开了袋子,几秒之后,他被吓的瘫坐在地。

一堆被焚烧过的骨头,赫然出现在他眼前!

看起来,很像是人骨。

惊慌无措的姐夫赶忙报了警。

后来经过法医鉴定,袋子中人骨属于儿童,年龄不超过 10 岁。

结论一出,在场的警察们都震惊不已,因为他们同时联想到了一个人——城丸君。

此时距离他失踪也已有 4 年多,当时失踪时只有 9 岁。

城丸君、工藤加寿子、儿童人骨……

当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一个人们不愿相信的真相已然浮出了水面。

当地警方首先对「二乐庄」公寓周围的住户进行了新一轮走访调查。

其中有目击者称,在城丸君失踪当晚,他曾看到加寿子偷偷摸摸将几个纸箱子搬出了公寓。

而搬家后新住所(发生火灾的农宅)附近的居民们对警方说,「有一天和歌家的女主人(加寿子)不知道在烧什么东西,那晚她家附近的空气都变臭了,一股油脂燃烧的味道。」

难道,加寿子是先将城丸君的尸体搬运到新住所,再实施的焚尸吗?

随后,警方正式审讯了工藤加寿子。

「仓库里的人骨是哪里来的?」

「我不知道。」

「当初那个男孩真的没有进入你家吗?」

「没有。」

加寿子在审讯中,全程口齿清晰、情绪平静,大方地抬头注视着警方。

当一个无辜的普通人被怀疑杀人后,大多会情绪激动和恐慌,极力解释和辩白。

但加寿子没有,她在接受审讯时的神情,与第一次走访时几乎一模一样。

冷静且不屑,像是有备而来。

很快,警方就知道了加寿子的自信来自何处。

由于当时 80 年代的 DNA 鉴定技术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根本无法确认那袋人骨属于城丸君。

一面是矢口否认的嫌疑人,一面是不确定的证据。

无奈之下,警方第三次解除了工藤加寿子的嫌疑,让她笑着地离开了警局。

到此,轰动日本的「城丸君失踪案」再次被搁置。

直到十年后,DNA 技术发展逐渐完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正式打响。

这次,狡猾的工藤加寿子还会笑着离开吗?

(六)沉默是「金」

1998 年,城丸君失踪的第 14 年。

这一年,DNA 鉴定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遗留的谜案也被破解。

城丸君失踪案,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当年在仓库发现的遗骸,确实属于城丸君。

但死因,依然无法确认。

得知此结果,城丸一家再也不能自欺欺人,期待小儿子城丸君还活着,在那个寒冷的冬日,9 岁的男孩再也没有机会回家团聚。

11 月 15 日,警方正式逮捕工藤加寿子。

在加寿子的家里,警方搜出了一张蓝色儿童课桌,与用于祈福的香炉与伏案。

除此之外,警方再也没有找到其他任何可疑证据,至于杀人动机和作案手段更是不得而知。

也正因此,面对杀人指控,加寿子坚持缄口不言,不肯多说一个字。

她知道,只要熬过了这一个月,就能重获自由。

因为按照当时日本法律的规定,破坏遗体罪的公诉期早已过了时效。

唯一可以让加寿子受到法律制裁的,就是还有一个月就过期的谋杀罪。(当时 15 年公诉期)。

对于这一点,对加寿子提出指控的检察官再清楚不过,所以快马加鞭地对其提起了诉讼。

检察官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城丸君的遗骸是在加寿子家中找到;另一个是加寿子是除了城丸家人之外,唯一知道「渡边」这个关键信息、并且最后见过城丸君的人。

然而在法庭上,加寿子坚决使用沉默权,面对检察官的 400 多个问题,通通以「我不想回答」来回答。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令人愤怒的「我不想回答」。

双手被铐牢的加寿子,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挑衅,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我的确杀人了,可你们拿我没办法」。

在媒体的渲染下,加寿子在法庭上的傲然表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人人都坚信,即使找不到明确的证据,加寿子也一定是杀害城丸君的凶手。

一边是焦急万分的检察官与城丸一家,一边是静等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的工藤加寿子。

这仿佛是一场无声的战斗。

2001 年 5 月 30 日,札幌地方法院公开宣判。

「虽然各项证据表明被告杀害城丸君的嫌疑很大,可由于被害者的死因无法确定,被告也没有明确的动机,且伤害致死/遗弃尸体/尸体损耗罪已过时效,工藤加寿子被无罪释放。」

2002 年 3 月 19 日,二审维持一审的判决,检方中止上诉。

然而,此案到这里还未结束,甚至出现了一个极其讽刺的反转。

2002 年 5 月,加寿子为了向周围人表明自己的无辜,乘胜追击向政府提出了刑事补偿 1160 万元外加部分诉讼费的要求。(加寿子共被拘留 928 天,以每日上限 12500 日元请求赔偿)

刑事补偿是指被告因刑事案件审判被拘最终获判无罪的情况下,可以申请的补偿金。

11 月 18 日,札幌地方法院按照既有规定,最终判决支付加寿子刑事补偿 928 万(按每日 1 万算)和 250 万律师费用,共计 1178 万日元,约占索赔额的 80%。

工藤加寿子凭一己力,重新解释了现代版的「沉默是金」。

自此,这起长达 15 年的「城丸君失踪案」,以加寿子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七)犯罪分析

纵观整个案件,其实都有很多疑问和模糊之处。

比如,加寿子的杀人动机是什么?以及日本的公诉期制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针对这些疑问,我做了一些猜测与分析。

一、不明确的杀人动机

工藤加寿子的动机始终不明确,但是通过其家庭和社会背景,可以推测出两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因钱杀人。

工藤加寿子出生于北海道,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读书,而是选择了去一家温泉馆工作。

26 岁时在东京结婚,但一年后却离婚了,与前夫育有一女。

1984 年 1 月,加寿子在离婚后住在札幌丰平区的一间公寓里,并担任豪华俱乐部的陪酒小姐。

当时,她的债务一度超过 700 万日元,其中 636 万日元在短期内要偿还。

也就是说,在城丸君失踪的那段时间,加寿子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而城丸先生是众议员安倍富雄的高级秘书,家境颇丰,居住的豪宅甚至被当地人称作「宫殿」。

车库里的保时捷双门跑车,宝马和经典汽车摩根,也都是人人羡慕的豪车。

因此我推测,加寿子之所以诱骗绑架城丸君,是为了勒索钱财。

而这个计划,可能很早就开始了。

虽然城丸君是个孩子,但是对陌生人不可能没有丝毫戒备心。

加寿子之所以能通过一个电话便把城丸君叫出去,很可能是因为二人本就相识。

要知道,加寿子做过长时间娱乐场所的陪酒小姐,对于察言观色的技巧谙熟于心。

所以加寿子改名「渡边」,利用自己的亲和力和 2 岁女儿与城丸君在闲暇时频频互动,以取得信任。

在极为熟悉之后,利用一通电话把城丸君喊至自己家,实施绑架。

至于为何加寿子没有打勒索电话,反而杀害了城丸君,或许是因为加寿子听闻了城丸一家四处寻找城丸君的风声,并且惊动了警察。

因此,她宁肯放弃赎金,也不愿意冒因绑架被捕的风险。

第二种可能:雇凶杀人。

工藤加寿子长期从事陪酒工作,又担任过豪华俱乐部的陪酒小姐。

在工作中,她很可能认识了一些有权有势的客人。

城丸君父亲是政府高官,人际关系极为复杂,在利益和权势的纠纷中,他的家人也可能被人盯上。

要知道,当时的加寿子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此时若是有人愿意给她高额的佣金,让她秘密杀害了城丸君,她很有可能为了还债答应下来。

也就是说,加寿子有可能是城丸先生的政敌所雇的杀手。

所以加寿子的最终目的,是完成雇主下达的任务,而非索取赎金。

再加上她在法庭上极为冷静的应对方式,极有可能是背后有强大的律师团队在助力。

毕竟一个初中辍学、混迹酒色场的陪酒女郎,作案手段怎么会如此隐秘和利落?

对于「钻」日本法律空子这件事,她又怎么会如此清晰和透彻?

并且在这起案件的众多资料中,没有任何一张关于工藤加寿子的照片。

这让人更加浮想联翩……

二、引发争议的公诉期

公诉期,简单来说就是刑事检控期限。

尤其在之前的日韩法律中,某些案件只要过了公诉期,罪犯就成了「自由人」,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公诉期这个制度自诞生以来,引发了无数争议。

1982 年,因为日本轰动一时的「松山陪酒女郎杀害事件」,公诉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凶手福田和子在公诉期即将结束的前 11 个小时,也就是 1997 年 8 月 18 日,被搜查机关以杀人罪起诉,最后因证据确凿,凶手于 2003 年 11 月被最高裁判所判处无期徒刑。

也就是说,如果抓捕时机再晚一点,凶手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自由生活。

然而,加寿子却很「幸运」,她坚持利用了公诉期制度的有限性和自身的沉默权,成功逃脱了法律制裁。

因为「城丸君事件」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公诉期制度的合理性再次被放大在公众眼前。

此后,日本的公诉期制度也一直在发生变革。

2004 年,第 156 号法律修改了原刑事诉讼法第 250 条,大大延长了追诉时效期间,强化了对杀人、伤害致死、强奸等重大犯罪的打击力度。

具体内容是:凶手被指控死刑的犯罪案件,公诉时效为 25 年(修改前为 15 年)。

凶手被指控无期惩役或无期监禁的犯罪案件,公诉时效为 15 年(修改前为 10 年)。

2010 年 4 月 27 日颁布并实施的经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废除了「杀人刑事犯罪」的时效规定,改为无限期。

法律绝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备案号:YXA1Mbx8EKoud56eyxosRgRr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 2021 - 2024 墨海拾贝

Me

Cut out summary from your post content here.

The remaining content of you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