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2022-11-03T00:00:00Z | 88分钟阅读 | 更新于 2022-11-03T00:00:00Z
唐朝末期有个叫黄巢的私盐贩子。
我们知道,私盐贩子总是很有钱的,然而黄巢同学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富二代,他渴望自己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拳脚。于是他连续多次去考进士,不中。
好,老子不考了,老子造反。于是黄巢放着很有前途的盐帮帮主的位置不要,带着子侄和几千帮众,投身唐末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了。
不得不说,黄巢在造反方面很有天赋,他的队伍越做越大,最终打到了长安,赶跑了唐僖宗。黄巢于是开开心心的登了基,国号大齐。
黄巢的大军里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朱温。朱温幼年丧父,原本跟着母亲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长工,因为不甘寂寞所以跑出来投身于伟大的造反事业。朱温十分能打,心思也很缜密,在黄巢手下一点点升为大将。黄巢登基以后,朱温被封为同州防御使,重兵在握。
唐僖宗是个很可悲的皇帝,他被太监们拥立的时候只有 12 岁,在太监们长期刻意的培养下,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马球运动员,马球技艺天下无双。然而关于治国理政则一窍不通,国家大事全都由从小看着他长起来的太监田令孜一手把持。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名皇帝,也知道不能任由黄巢侵占长安,所以唐朝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黄巢,朱温所在的同洲(今天的陕西大荔)成为了唐军志在必得之处。
和朱温正面硬刚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个人节操很低,下限几乎没有,曾经投降过起义军又投降回来。然而他手下的几万兵马却不是盖的,几次交锋下来,朱温吃了很大的亏,眼瞅着就要弹尽粮绝了。朱温当然不肯坐以待毙,连连向长安求援。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当时的黄巢已经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他表示原来以为做皇帝只不过有吃不完的酒肉睡不完的妞,哪知道真到了长安才知道,这人间的享乐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因此他每天专心淫乐,军务全都交给一个叫孟楷的亲信处理,这个孟楷恰好和朱温有仇,因此朱温的求援信有如肉包子打狗一般一去不复返。
绝望中的朱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投降唐军。
唐僖宗大喜过望,马上加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把汴州(今河南开封)这块大地盘划给了他。为了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学习朱温同学这种迷途知返的崇高品行,唐僖宗给朱温赐了名字,叫全忠。
若干年后,大家回想起这事的时候,觉得唐僖宗是给自己里了个 flag。全,人王;忠,中心。这是预示着朱温这小子以后要在中原做皇帝啊。
然而当时朱温同学并不是很爽。
为什么呢?因为划给他的地盘已经打成了一片白地,几家义军正在那横冲直撞。更坑爹的是只有灭了黄巢他才能去上任。
朱温投降以后的唐军以为马上就可以把黄巢赶走了,但是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朱温投降了,但是黄巢手下别的将领可还在啊,依然难打,依然打不动。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唐末藩镇各个节度使的兵都是自己招募自己养活的,中央对他们的制约能力很低。然而这些兵一旦打没了,你这个节度使也就差不多做到头了——很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对不对?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
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我们去找霸天虎……不是,去找飞虎子来怎么样?
飞虎子!这个名字让大家眼前一亮。
李克用,沙陀人,战斗力爆表的猛人。我们现在总说,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而李克用牛到大家普遍认为他肯定能上天,所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因为瞎了一只眼,又号独眼龙。这位仁兄手下有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冠绝天下。
这么牛的部队,为什么一直没被招来围剿黄巢呢?原来是之前因为一系列的龌龊事,李克用和山西与河北的节度使们大打出手,被朝廷定性成叛军,赶到达靼去了。因此这个提议被提出来之后,大帐里坐着的人里有些就开始觉得脖子后面发凉了,心想这位爷回来,那还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了么。
但是黄巢总要有人剿啊!于是大家一起合计了一下,决定许以李克用高官厚禄,以前你不总抱怨朝廷给的少么?这次回来,要啥给啥!
李克用大喜,他已经过够了在达靼吃土的日子了,于是立刻领着一票沙陀骑兵杀了回来。黄巢的游戏难度一下子从「普通」被调节成了「 噩梦 」,李克用的大军几乎是一路平推着打进了长安。长安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很开心。
然而朱温很不开心。
因为从长安被赶跑的黄巢突围后打回了河南,也就是分给他的地盘。
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在黄巢死后他接过造反大旗又坚持战斗了许多年;另一件事,就是黄巢围攻陈州。
黄巢围困陈州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黄巢从长安逃跑之后整个人都已经疯癫了,体验过权力巅峰滋味的黄巢犹如中毒一般,在逃跑时居然还让人带着全套的皇帝行头。于是在陈州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黄巢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飞虎子他们可以赶走我,那是他们太牛我打不过,可你一个小小的陈州竟然也敢挡我大齐皇帝的去路么!
打!往死里打!然而军粮已经不多了,怎么办?
黄巢很烦恼,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安史之乱的时候,睢阳被围,城中无粮,守将张巡从自己的爱妾吃起,号召全城将士一起吃人守城,揭开了唐末吃人的血腥一页。黄巢的军队,在之前长安被围的时候,已经小规模的尝试过以人肉为食了,这让黄巢觉得大规模的吃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黄巢大军很快就开始了残忍的吃人运动,黄巢专门派出去一支部队到陈州附近搜刮百姓,身强体壮的可以充军或是作为民夫,而身体虚弱的则可以充作军粮。但是黄巢总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有点低下,经过冥思苦想,黄巢充分运用自己的工程学天赋,发明了空前绝后的吃人机器——巨舂。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幕的: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在黄巢专心攻打陈州并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朱温并没有闲着。他求爷爷告奶奶的找来了附近的几位节度使,又拉来了李克用的沙陀军,一起向黄巢发起了进攻。或许是陈州消耗了黄巢太多的精力,不可一世的黄巢大帝竟然一触即溃,连战连败。终于在一次大败之后,见到大势已去的黄巢外甥林言杀死了黄巢,并准备以此邀功。单没想到的是,林言在路上却遇到沙陀骑兵,这些蛮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林言也干掉了,将林言及黄巢等人首级一并献了上去。
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主力。然而得到好处最多的却是朱温,他从前是黄巢军中将领,因此在黄巢军队溃散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部队,还拉拢过来一大批能打的将领。性情耿直的李克用则没捞到多少好处,仅仅是在他的军功簿上又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由于之前围剿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的兵马一直都是主力,因此剿灭黄巢之后李克用的部队已经濒临极限,急需休整和补给。在班师回驻地的路上,李克用路过了汴州,在封禅寺休整。
汴州正是朱温的地盘,大家应该还记得,正是朱温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来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才剿灭了流窜到自己地盘里的黄巢军。现在李克用路过汴州,朱温自然要准备酒宴,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然而李克用并不领情。
李克用从十三岁起,就是天下闻名的勇士,一箭双雕什么的,就和玩一样。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年十三,见双凫翔于空,射之连中,众皆臣伏。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尝与达靼部人角胜,达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
你朱温算什么?一个投降的贼罢了,不是你投降的早,前几天连你也一起弄死了。
于是喝高了的李克用在酒席宴间对朱温大肆嘲讽,弄得朱温和手下的将领都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而没人敢在李克用面前表露什么不满——开玩笑,这位大爷一怒之下,说不定在酒席宴间就把咱们全干掉了。
李克用骂完了,很爽,环顾四周,自朱温以下没有一个人敢起刺,更爽,就决定今晚睡在这了。
朱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李克用赴宴的时候可是只带了一队侍卫,他闻名天下的沙陀骑兵都驻扎在城外的封禅寺中。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今晚在城中杀死李克用,这支天下无双的骑兵就会群龙无首!而李克用现在又大醉不醒,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么?朱温安排李克用就寝后转身就点齐兵马,紧闭城门,集合手头所有力量攻向了李克用的所在之处。
一番苦战后,李克用的侍卫们勉强顶住了第一波攻势,杀红了眼的朱温命令手下放火烧屋,攻进了李克用的住处。在关键时刻,李克用被仆人藏到床底下,用冷水浇醒,醒来的李克用犹如油锅里的蚂蚁一样,急的手足无措。正在这个时候,老天开眼,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头,李克用趁机带着两个人用绳子坠城而逃,逃回了封禅寺。
正史中是这样记载这场「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过汴州,休军封禅寺,朱全忠飨克用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 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床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克用得 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
大难得逃的李克用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立刻点齐兵马灭了朱温。而是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带着部队回到驻地太原,然后开始上访,要求朝廷追求朱温刑事责任,并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
要知道,这位李大爷向来以行事肆无忌惮而闻名天下,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忽然遵纪守法起来了?其实当时李克用手下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在围剿黄巢的战斗中元气大伤,而全程实力酱油的朱温,收编了不少黄巢残军,军势正盛。李克用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斗这种事,他还是不会去做的。
李克用的上访信发到中央之后,以唐僖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大家几次讨论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这事,千万不能听李克用的!
为什么呢?因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你想,这么多节度使在一起都攻不下来的长安,他回来之后一出手,破了;好几路大军都打不过的黄巢,他一出手,灭了。现在要是听他的把朱温处理了,他拿下朱温的地盘,以后谁还能制的住他?
但是作为剿灭黄巢的大功臣,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显然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大家最后想出了一个法子,为了安慰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用一个王爷的帽子,堵上了李克用的嘴。
李克用虽然不爽,但是毕竟目前没有灭了朱温的实力,只得作罢。但是这件事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了不解之仇,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整个五代历史的前二十年,都是这次「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剿灭了黄巢之后,各地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义军,但是已经无关痛痒了,回到了长安城的唐僖宗又可以愉悦的打马球了。但是他所宠信的太监田令孜却忧心忡忡,田公公认为,这次皇帝之所以被黄巢赶出长安,主要是由于兵权都在藩镇,而中央竟然连一支靠的住的禁卫军都没有的缘故。为了皇帝和田公公的安危,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势在必行!然而征兵是要钱的,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穷的叮当乱响,全靠各地藩镇好心施舍不定时进贡才能维系存在了,就连大臣的工资偶尔也是要拖欠一下的。这笔钱要从哪拿出来呢?
田公公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收回安邑、解县两地盐池。
这两处盐池距离很近,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附近。开采年代之早甚至可以上溯至尧舜之时,自春秋以来,这两地的盐池就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而黄巢被赶出长安之后,盐池就被当时的河中军区司令员王重荣同学据为己有了。田公公认为自己选中了正确的目标:这位王同学不仅人品比较差,导致在朝中人缘不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实力也有限。挑他下手,利润高风险小,正合适!于是就忽悠唐僖宗下旨将盐池收归国有。
王重荣表示这简直是在搞笑!盐池给了你我还活不活了,这样吧, 为了表示我对唐室的效忠之心,我每年勒紧腰带挤出来三十车盐给中央支持建军好了。
田令孜差点被气死,这两地盐池每年能出产多少盐呢?唐书记载
《新唐书·食货志四》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 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
唐代一斛折合约 120 斤,就是说这两地盐池每年能产盐百万斤,代宗的时候曾经占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王重荣你居然每年只给我三十车,这是打发叫花子么!?不行!这盐池必须收归国有!
两人争执不下,田公公十分为难,因为强行收归国有实际上等于暗示着中央有权力从各地藩镇的节度使手里夺取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被藩镇所忌惮的。因此田公公灵机一动:你不是不同意把盐池交给国家么?我把你调走换个听话的不就完了么!
自以为找到了解决之道的田公公马上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称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更好的发挥王重荣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命王重荣同志为兖海节度使,免去其原河中节度使职务;任命王处存同志为河中节度使,免去其原有职务。
王重荣同志非常愤怒,声称王处存同志兵马太少,河中地区危险重重,王处存来的路上出点什么意外自己可没法负责。
哈!吓唬我!田公公马上又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让李克用马上带兵保护王处存上任。怎么样,大唐第一能打的将领来送他赴任,你王重荣有种就挡挡看吧!
已经要抓狂了的王重荣大骂田令孜,声称他离间藩镇,蛊惑皇帝,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去「清君侧」了!
田令孜喜出望外:太好了!你来清君侧,我这不正好有借口把你灭了么?到时候我连找人接替你都不用了,直接把河中收归中央就行了啊!于是大喜之下的田公公找来了邻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准备等李克用的大军到了王重荣的地盘之后一起发难,干掉王重荣。
王重荣此时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了解李克用这个人,这位杀神虽然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但却一直很听大唐皇室的命令。况且田令孜那边已经开始调动初具规模的禁军和刚拉拢过来的两镇节度使准备开战了!现在摆在王重荣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两条了:第一,按照田令孜的意思吐出盐池,灰溜溜离开河中;第二,奋力一搏,临死前挣扎一下。绝望中的王重荣,究竟会选择哪条道路呢……
俗话说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们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同学完美的验证了这句话。
他在反抗与就范的两难抉择中完美的找到了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忽悠。
忽悠谁?李克用。
李克用虽然能打,但是政治头脑却不大好使,加上为人冲动易怒,正是忽悠的最佳对象。王重荣伪造了一封所谓的密旨,然后找到李克用,说:王爷千岁,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么?
李克用大惊失色,连忙问他是怎么回事。王重荣打开密旨说,您看看,朝廷忌惮王爷您的赫赫武功,所以设了这么个局,假装让您来护送王处存到我这上任,实则是把您诓骗到这里来,然后几路节度使一起发难,把您灭在这里!
李克用大怒,就要点齐兵马杀上长安。不过转念一想——王节度使,您怎么没和他们同流合污啊?
嗨,还不是因为我敬仰王爷您?想到您这样的猛将要被这些小人暗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王爷,据说这些馊点子全都是朱温和长安城里的田令孜想出来的,您可千万别放过这两个小人啊!
好!李克用马上给朝廷上书,大骂朱温,同时明确指出,大唐现在的问题出在前三排,坏人就在主席台,我李克用迟早要杀上长安,把以田令孜为首的一小撮坏分子全都干掉!随即派出大军与王重荣回合后兵发长安,田公公辛辛苦苦组建的一点禁军与拉拢过来的朱玫、李昌符两镇人马在李克用面前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惊慌失措的田公公只好带着唐僖宗再次逃出长安城,逃到了陕西凤翔。唐僖宗无意中创造了大唐王朝的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两次赶出长安的唐朝皇帝。
打到长安城边上的李克用现在反而有点手足无措了,当初盛怒之下的李克用只想着杀到长安把想害自己的人都干掉。可是现在田令孜带着皇帝逃跑了,朱玫等人的军队被自己打散了,自己现在反而成了那个攻占长安,逼走天子的罪人了。头脑冷静下来的李克用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一旦进入长安,自己这反臣的罪名就算坐实了,到时候天下节度使群起而攻之可不是好玩的。于是李克用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又向唐僖宗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提出我李克用这次发兵,只为消灭皇上身边的恶人,也就是田令孜!只要皇上您干掉田令孜,我马上就接您回来!
这下田令孜彻底慌了神,李克用这小子完全不给自己活路啊!然而还没等到他想好对策,另一个坏消息就传了过来,之前投靠他的邠宁节度使朱玫,见到田令孜大势已去,宣布投诚李克用,并带兵打过来了!
得知这一消息的田公公连忙跑到唐僖宗的寝宫,准备带着皇帝再次跑路。然而由于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朱玫会突然反水,田公公带上皇帝之后已经来不及通知文武百官和他们一起逃跑了,于是索性带着几队侍卫和宫中太监们就上了路,连大唐历代先祖的牌位都被丢在了凤翔!
朱玫到了凤翔之后有点傻眼,自己原本想砍了田令孜的脑袋向李克用邀功,然而现在这里只有一票文武大臣,皇帝和田公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李克用知道这事之后也很扫兴,于是带着大军劫掠一番后,同王重荣一起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李克用撤兵之后,朱玫突然发现,山中无老虎,自己这只猴子终于可以称大王了!现在朱玫成了长安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手中握着大唐王朝的文武百官和一票皇亲国戚。而田公公带着唐僖宗已经跑到了四川一带,影响力越发微弱了。朱玫的心思开始活络了起来,占据这么好的一块地方,不做点什么实在是有点可惜了,要知道,就算大唐朝廷再势微,毕竟还是天下共主啊!
于是朱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拥立新君!经过一番运作,襄王李煴在他的胁迫下于长安城加冕登基,新朝廷对天下藩镇大肆褒奖,几乎人人加官进爵,于是各地藩镇也都顺水推舟,宣布效忠新君。朱玫兴奋不已,将侍中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位授予自己,完全把持了新朝廷的内外大权!
此时李克用的心情有点复杂:天下人都以为是他把唐僖宗赶出长安的,自然也把朱玫在长安城所做的这一切都归咎于他,这样,李克用就被扣上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一口天大的黑锅扣到了自己头上,然而好处却一点都没分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能忍啊!
琢磨过味来的李克用立即传檄天下:赶走皇帝这事和我没关系,我原本只是打算去清君侧的!拥立新君这事更和我没关系,都是朱玫这小子自己干的!现在我要拨乱反正,迎回唐僖宗,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大家早就看朱玫这小子不顺眼了,你朱玫又不能打,也没什么本事,说拥立皇帝就拥立皇帝,凭什么啊?只是碍于李克用的面子,加上朱玫在新皇登基后大肆封赏,才勉强按捺了下来。现在李克用这领头一起刺,大家就都明白了——喔,原来朱玫这小子背后没人啊!那哥几个还等什么啊!
于是各地节度使群起相应,都没等到李克用发兵长安,就把朱玫灭了个干干净净,把襄王李煴打落皇座,斩首示众,又一起迎回了唐僖宗。
大难得逃的唐僖宗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贬斥了田令孜,这个曾被自己唤作「阿父」的太监。田令孜被革去所有官职、爵位,流放端州,永不赦免!唐僖宗还想把当初留在凤翔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咔嚓掉,然而这个主意被劝了下来——要知道,当初留在凤翔可是因为皇上您跑的太快了没带上这些人,现在以这个为借口砍了人家,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啊!唐僖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李克用为「忠贞平难功臣」,加封为晋王。
总之,经过一番折腾,唐僖宗总算又回到了伤痕累累的长安城。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李克用东征西站的过程中,他的老对头,朱温,却一直显得很沉默。那么这些年里,朱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
朱温在忙着剿匪。
我们之前说过,黄巢的部队被击溃以后,很多人投降了朱温,但是还有一部分溃兵被秦宗权(就是投降了黄巢的那个节度使)收拢了起来,在河南境内四处流窜作案。
朱温很头疼,自己刚刚作大死得罪了李克用,虽然这货现在忙着做大唐的世界警察没时间理自己,但是你家里有一伙人四处流窜,屋子外面又有个强敌虎视眈眈的毕竟让人很不爽。朱温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合计了几次之后,觉得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把秦宗权这伙人消灭掉——最不济起码也得赶到别人的地盘上让他祸害别人啊!
于是朱温愉快的开始了围剿秦宗权的奇幻之旅,为什么说很奇幻呢?因为朱温同学几次大战下来,发现自己竟然打不太过秦宗权!要知道,朱温可是几乎把黄巢手下能打的大将都收编了过来啊!秦宗权不过收拢了几万溃兵,怎么可能就打不过?!不信邪的朱温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大业,然而依然是打不太过的节奏,相反,秦宗权的队伍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原来朱温想的是最好能灭掉秦宗权,不行就把他赶走去祸害别人。然而其他节度使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大家纷纷封闭关隘道路,把秦宗权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河南境内。无路可逃的秦宗权只好在河南境内游荡,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而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里又有很大一部分反过来投靠秦宗权,所以秦宗权的队伍越打越大,打输了也不要紧——我再跑再抢就是了。但是朱温却不可能这么做,要知道,强盗可以在你家里放把火抢点东西就跑,可你为了抓强盗,难道还能把自己家里点着么?
一来二去,朱温反而被秦宗权困在了汴州(今天的河南开封)城中,秦宗权十分开心——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看来我秦宗权王霸之业的第一步,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和洋洋得意的秦宗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朱温。几次大战下来,汴州城里的军队已经为数不多了,他虽然派出去不少人到各处去征兵,然而这河南地界从黄巢开始就被祸害不知道多少次了,哪里还有兵可征。朱温冥思苦想,忽然眼前一亮:我怎么把我这两个兄弟给忘了啊!
朱温口中的这两个兄弟可不是他的亲兄弟,他的亲兄弟一个当年在黄巢军中战死了,另一个一直守着老妈给别人当长工,前不久才被朱温接来享受富贵。朱温说的这两个兄弟,是兖、郓二州的节度使:朱宣和朱瑾。这两位可是亲兄弟,都驻扎在山东一带,之前剿灭黄巢的时候朱温和他们攀了不少交情,由于大家同姓,平日里交往起来总是以兄弟相称。这两位古道热肠,再说我要真被灭了,秦宗权指不定就挥军兖、郓,我派人去他们那搬兵,准成!
朱温所料不错,朱宣和朱瑾听说朱温快撑不住了,二话没说就领军来援,一直杀到汴州城下。朱温大喜过望,连忙设下酒宴款待这两位,秦宗权和一票手下正咬牙切齿的在军帐内琢磨以后要怎么办——这下攻城是没戏了,下一步往哪走呢?正琢磨着呢,就听得军营一片大乱,秦宗权连忙派人出去打听: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士兵哗变了么?
没!老大,朱温打过来了!快跑吧!
胡说!咱们的探子不说他在城里请朱宣和朱瑾喝酒呢么?
是啊!谁知道他半道起来说去上厕所,实际是领着人马直接打出来了啊!您还是赶紧跑吧,兄弟们抵挡不了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五月,兖州朱瑾、郓州朱宣来赴援。王置酒军中,中席,王阳起如厕,以轻兵出北门袭晊,而乐声不辍。晊不意兵之至也,兖、郓之兵又从而合击,遂大败之,斩首二万余级。
这下秦宗权算是元气大伤,彻底沦为流寇。但是朱温并没有趁机一鼓作气,剿灭秦宗权,他想的是,如果留下秦宗权呢,这点人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但是自己却可以养寇自重,不断的向中央要钱要粮要政策。最妙的是,只要秦宗权一天还在,别人来打自己的时候就会先被扣上一个「破坏大唐剿匪计划」的大帽子,相当于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道保险啊!打定主意的朱温一方面象征性的派人去惴惴秦宗权,一方面借机控制了整个河南,而另一方面,他自然也没忘了感谢关键时刻来帮助自己的朱氏两兄弟。他激动的拉着两人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亲兄弟了,我们就是大唐王朝的朱氏三巨头,简称朱头三……
朱氏兄弟哈哈大笑,客气啥,兄弟你以后有用得着哥哥的地方尽管直说,咱们哥们之间,没说的!
朱氏兄弟带着朱温送给他们的礼物,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山东,以为从此在河南有了一个强援,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高兴了没几天,忽然接到手下来报:节度使大人,大事不好了,咱们被人打了?
胡扯!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朱温是我兄弟么?
就是您兄弟打的您……
大惊失色的朱氏兄弟赶紧联系朱温,说兄弟啊,难道你是失心疯了?还是地图看错了,我们是你的好兄弟朱宣和朱瑾啊!
朱温正色道:妈蛋打的就是你们,你们两个没人性的家伙,亏我拿你们当兄弟,你们竟然暗中挖我墙脚,勾引我的士兵叛逃!你们深深的伤害了我的心灵!我今天一定要讨个说法!
朱氏两兄弟连忙回去问自己手下,是不是你们手贱挖人墙角了?手下纷纷摇头,老大,你们知道的,这年头兵荒马乱,有人来咱们这投军咱们就收,上哪知道是不是朱温的兵啊!再说了,就算是朱温的兵,他跑到咱们,也没有不要的道理啊!
原来朱温早就盯上了山东这块地盘,上次请两人出手的时候朱温发现,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比河南这边的士卒可强多了。而朱氏兄弟胸无大谋,可比自己差远了,这要是自己的统率力加上山东军卒的武力,那这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自己啊!因此消灭秦宗权以后就一直磨刀霍霍,准备向山东进军了,至于挖墙脚什么的,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朱宣、朱瑾兵助汴,已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取其曹州、濮州。
明白过来的朱氏兄弟大骂朱温忘恩负义,然而朱温潇洒一笑:节操?那种东西早就被我下酒吃了,你们就乖乖的把地盘交出来吧!一时间朱氏兄弟节节败退,眼看着朱温就要彻底拿下山东。然而这时候,过够了世界警察瘾头的李克用终于从长安方向回过了神,他惊讶的看到原本还风雨飘摇的朱温竟然已经占稳了中原之地,现在竟然还要把山东也拿下来了!这怎么可以!义愤填膺的李克用果断响应朱氏兄弟的请求,组建了一支维和部队前往山东地区调解纠纷。
李克用派出的是他的义子李存信,我们知道,李克用手下将士的战斗力远超大唐其余部队,因此这支人马到了山东之后果然把朱温打了个落花流水。
朱温对这事表示情绪稳定,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收买魏博节度使——罗弘信。
为了看得更明白一些,我们还是先上一张唐末的藩镇形势图好了。
唐末藩镇形势图
李克用的地盘在山西,他如果想到山东,那么就必须经过魏博。如果魏博的节度使发难的话,那么李克用派到山东的部队瞬间就会被两面夹击。
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原本是个骑墙党,打算两边都不得罪。然而李存信御下无方,击退了朱温之后竟然在魏州一带大肆劫掠了一番,这下算是惹火了罗弘信,加上朱温一个劲地在旁边添油加醋,没事就给罗弘信写个局势分析什么的:据可信之内部小道消息,李存信下一步就要掉过头来灭了你了!望罗兄早做打算,和我一同抗击晋军!罗弘信越看越有道理,越分析越觉得朱温这话可信,得了,我还是和朱温一起收拾李存信吧。
李存信这时正信心满满的准备下一波攻势,不料罗弘信从背后扑上来一波暴击就带走了一大半的人马。消息传回太原,李克用大怒,立即点齐兵马从背后给罗弘信来了一波暴击。打进魏博的李克用指示手下一定要狠狠的抢,往死里抢!你罗弘信不是因为我干儿子抢你点东西就发兵打他么?老子这次要抢遍你整个魏博!
罗弘信转身找到朱温:我这可是听了你的话才出的兵啊,现在这样你能不管?朱温表示我当然不能不管啊,这样,我这边困住朱宣他们,让我手下大将葛从周他们和你一起回家抗击李克用。罗弘信琢磨了一下,觉得李克用铁骑天下闻名,这点人马可能不太够啊。朱温哈哈一笑,说哥们,我早替你想好对策了,咱们就在洹水边上和他打,河边土地松软,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另外我这还有个法子,河边草多,咱们多挖陷马坑,把李克用他们忽悠过来,到时候骑兵没了马,咱们一波就把他们带走了。
这法子有效没?
事实证明,这办法太好使了,李克用在洹水边上一场大战损失惨重,长子李落落因为陷马坑伤了马腿,被对方活捉,连李克用本人也差点挂掉。李落落被捉之后马上就被送到了罗弘信手里,罗弘信简直爽到不行,随手就把李落落给杀了。
《旧五代史·唐书二·武皇纪下》:武皇与汴军战于洹水之上,铁林指挥使落落被擒。落落,武皇之长子也。既战,马踣于坎,武皇驰骑以救之,其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发而毙,乃退。
如果罗弘信看过日本的热血漫画,想必是绝对干不出来这种事的。一般说来,漫画里主人公重要的同伴被干掉之后都会暴走反杀,李克用显然遵从了这一定律,得知儿子死讯的李克用战斗力猛增 10086,一口气平推掉了魏博十几座城池,罗弘信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恨爹妈少生了两只脚。朱温本来在山东正打的风生水起,然而此时却发现自己没法再继续下去了,要是罗弘信他们真的被灭了,李克用可就分分钟从背后包抄过来了啊!没奈何的朱温只得放下山东战场,亲自率军驰援魏博,在观音门边上堪堪抵挡住李克用的攻势,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
这时候双方都已经有点精疲力尽了,而李克用的情况尤其不好,因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留守幽州的刘仁恭变节了。
刘仁恭是个唐末将领中的奇葩,他武艺平常,头脑一般,唯一拿的出手的是一项奇门本领:挖地道攻城。因此人送外号「刘窟头」。李克用手下大多都是骑兵,攻城比较费劲,刘仁恭投靠李克用之后立刻得到重用。李克用打下来幽州之后,刘仁恭被保举为卢龙节度使,留守幽州。
然而刘仁恭却另有打算,当李克用派来的使者到达幽州之后,刘窟头表示最近契丹人在幽州附近图谋不轨,自己压力很大,不能为晋王分忧。
李克用得知这一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刘仁恭算个什么东西?说好听点你是我保举的节度使,说不好听的,你就是我李克用养的一条狗,难道还要跟主人造反么?不信邪的李克用再次派人前往刘仁恭处征兵,然而这次刘仁恭干脆连借口都懒得找了,直接告诉李克用:要兵是没有了,要钱也没有,以后晋王您要想从我这调集兵马粮草,免谈!
此时朱温与李克用之间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朱温趁着李克用无力继续发动攻势的时候抓紧时间搞定了朱氏兄弟。于是李克用掉转枪口,决定要教一教刘仁恭做人。
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发兵幽州,大家都以为这将是一次极其轻松愉悦的战斗——以李克用的战斗力,打你个刘窟头还不是跟玩一样?事情的发展也和大家估计的差不多,李克用带着人马一路打到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李克用十分开心——拿酒来!我要痛饮庆祝!
喝完这顿咱们就一鼓作气,把蔚州拿下来!
王爷,今天大雾,不利进军,要不咱还是算了吧?
怂货!刘仁恭什么东西,还用怕他么?先喝,喝完了就灭了他!
正当李克用喝的 high 的时候,前方探子紧急来报,幽州方面派了一支人马,由一个叫单可及的家伙领着打过来了!李克用一摔酒杯,刘仁恭呢?就派这么个玩意来糊弄我?杀出去!
于是大醉之中的李克用领着一队骑兵就杀出去,不得不说,飞虎子宝刀不老,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幽州军望风披靡。然而不要忘了,骑兵冲过去了,步兵们可还在后面啊,在追赶自家骑兵的过程中,李克用的步兵中了埋伏,损失惨重。而这位李王爷杀着杀着,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头了——怎么我身边自己人都没了,只剩下敌人了啊?只好又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跑回了自己的营盘,然而这时所见的,却只有伤兵满目了。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四年,刘仁恭叛晋,克用以兵五万击仁恭,战于安塞,克用大败。
这场战斗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元气大伤的李克用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与此同时,朱温却顺利的消化掉了自己吞下去的地盘,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朱温的崛起,再也无人能挡。
稳定住了地盘的朱温已经不再需要「养寇自重」这种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了——现在大唐的北部已经没有人能再威胁到他的地位了。因此朱温加紧了对秦宗权的围剿力度,而秦宗权的手下也再受不了这种压迫感了,经过一番自相残杀后,秦宗权被自己的手下打折了双腿,被送到朱温手上。朱温转手就将秦宗权献给了大唐朝廷,秦宗权至死还在找机会替自己开脱罪名,直到被推上断头台的最后一刻,这位从前的节度使还在宣称自己只是曲线救国,不得已委身从贼——要知道,他可是在黄巢死后曾经僭越称过帝的,这种谎话差点令围观群众笑掉大牙,自然不会有任何效果。
此时大唐的皇帝已经是唐昭宗了,唐僖宗自打上次被迎回长安之后就一直缠绵病榻——估计是被李克用吓的,没几年就往生极乐去也。他的弟弟李晔继承了他的皇位,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提封为东平王。志满意得的朱王爷展开了对李克用的又一轮攻势,已经元气大伤的李克用这次再也无法与朱温抗衡了,连连败退,幸好他的沙陀精骑一如既往的给力,才勉强维持住了山西的一小块根据地。就在李克用节节败退、朱温想乘胜追击的节骨眼上,长安城中发生的一件大事给了李克用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同时也给了朱温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唐昭宗继位之后一直和宫里的太监们互相瞅不对眼——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他和唐僖宗不一样,不是太监们从小养起来的。作为一个还算有点抱负的皇帝,他觉得大唐之所以这些年朝廷势微,主要是由于太监干政造成的,所以必须整风!而已经掌握实权的太监们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毙,因此双方发生了激烈冲突,太监们一度将昭宗幽禁后准备另立新帝,无奈之下的昭宗托人向朱温求援——总有刁民想要害朕,朱爱卿,快来救驾!
朱温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喜过望,这可是光明正大插手朝廷事务的大好机会啊!他马上点齐兵马,发兵长安。太监们无奈之下挟持唐昭宗又一次跑路(您应该还记得唐僖宗就是这样被挟持跑路的),找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寻求帮助,可李茂贞哪里是朱温的对手呢,几番大战下来,凤翔被打成了白地,李茂贞心想这不行啊,犯不上为了几个太监把自己搭进去。于是李茂贞找了个机会,干掉了挟持唐昭宗的太监,把唐昭宗交给了朱温。
大难得逃的唐昭宗加封朱温为梁王,诸道兵马副元帅,以及「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唐昭宗还号召大唐开展「向朱温同志学习,做大唐永远忠臣」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而朱温则借着这个机会把宫里有机会插手朝政的太监咔嚓了个干净,把朝廷上上下下都安插进去不少自己的人——以后这朝廷,就是我朱温说了算了!又留下自己的侄子朱友伦在长安监视唐昭宗,然后开开心心的回了河南,准备继续解决李克用这个大麻烦。
朱友伦是朱温兄弟朱存的独生子,朱存当年和朱温一起投奔了黄巢,然而运气却远远没有自己兄弟好,很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因此朱温对自己这个侄子十分宠爱,这次让他驻守长安,一方面是为了监视唐昭宗远程掌控朝政,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这个侄子享享福,到长安和朝廷高官们学学怎么玩。朱友伦来到长安之后发现,果然还是城里的人会玩啊!于是玩着玩着,在一次打马球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玩死了……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察昭宗所为。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
朱温简直要疯了,这是朝廷里面有坏人啊!打个马球能把我兄弟唯一的儿子给打死!?这分明就是朝廷里有人不服想要造反!行了,我也不折腾了,你唐昭宗不是在长安不好控制么?来洛阳!咱们迁都!到我眼皮子底下来!
唐昭宗此时的内心是崩溃的,我怎么知道你侄子打个马球会把自己打死啊!这迁都之后凶多吉少,说不定自己哪天就喝口凉水呛死了。一瞬间唐昭宗有种投奔李克用的冲动,然而很快就被身边的人劝住了——李克用现在自身难保,你要过去只会死的更快,还不如先委曲求全到洛阳呢。于是唐昭宗只好带着文武百官,委委屈屈的迁都到了洛阳。
然而朱温觉得光是迁都过来还不够!他必须加强对唐昭宗的监控力度,朱温冥思苦想之后,觉得最有效的莫过于贴身 24 小时无死角全方位人肉监控,然而此时唐昭宗身边的小太监啊内侍啊什么的还有两百多人,一个一个收买起来有点困难,怎么办呢……
好办,咱们来个模仿秀就成了。朱温让人照着这两百多人的模样挑了两百多个替身,然后找了个机会,把原来唐昭宗身边这些人全都坑杀掉,换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替身。嘿嘿,现在你唐昭宗身边就全是我朱温的眼线了!
旧五代史·卷二·太祖纪二:是时,昭宗左右惟小黄门及打球供奉、内园小儿二百余人,帝犹忌之。是日,密令医官许昭远告变,乃设馔于别幄,召而尽杀之,皆坑于幕下。先是,选二百余人,形貌大小一如内园人物之状,至是使一人擒二人,缢于坑所,即蒙其衣及戎具自饰。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
这时,李克用和剩下还没臣服于朱温的诸侯们结成了联盟,他们要求朱温释放皇帝,认罪服法。朱温对此表示呵呵——有本事你们来打我啊。不过朱温转念一想,觉得唐昭宗依然是个威胁,万一他趁着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时机再后面给我搞点小动作怎么办?我就不能安心的打李克用了啊。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唐昭宗和一票大臣,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从此以后,唐朝名存实亡。
这时李克用正忙着满世界找人来一起对抗朱温,他找来找去,靠谱的盟友竟然根本找不到。气急败坏的李克用找到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两人结拜为兄弟,约定先灭刘仁恭,再灭朱温。结盟之后的李克用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沙陀精骑加上契丹骑兵,那就是倚天剑配上了屠龙刀,天下谁也挡不住啊!然而还没等他高兴多久,阿保机就转身和朱温勾搭到了一起,李克用悲哀的发现,即使是契丹人也看出来了,这大唐的气数已尽。
此时志满意得的朱温已经开始着手清算北方剩下的几个割据势力,为自己称帝进行准备。他首先挑中的就是刘仁恭,朱温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刘仁恭和李克用有仇,自己打幽州,没有任何人会来帮刘仁恭。然而令朱温大跌眼镜的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看穿了他的打算,果断劝说李克用出兵相救,真是验证了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战局又一次进入僵持阶段,朱温对这样的情况十分不满意。于是他指示手下马上开始着手进行篡位工作,手下领命之后迅速开始进行准备,给朱温捧来了九锡(就是九种礼器),朱温觉得十分莫名:你们给我拿这玩意来干嘛?
王爷,从汉朝以来,篡位,啊不,禅让就是这个程序,您得先受九锡大礼,然后再准备准备,我们再一起劝进,最后皇帝把位置让给您。
朱温一听就火了,你们别跟我扯这些没有用的,老子不信这套!朱温马上命人把九锡捧了回去,又把宰相和枢密使一起拉出来杀了——你们不是说得先受九锡么?老子就不受,就要登基,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那啥,我们都不反对了,马上就办这事。不过王爷,您是不是还得改个名啊?
我们大概还记得,朱温降唐之后,唐僖宗给他赐了个名叫朱全忠。如今都要篡位了,还用人家赐的「全忠」未免有点讽刺。朱温这次倒是没说什么,火速改了个名,叫朱晃,日光光的意思。大臣们一看都情不自禁的赞叹道,您真是有帝王之相啊!
公元 907 年,朱温正式登基,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唐朝至此正式灭亡。
新五代史·卷二·梁本纪第二:开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贻矩来劳军。宰相张文蔚率百官来劝进。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
得知这一消息的李克用大哭不止,不得不说,虽然李克用这一辈子桀骜不驯,但是他对大唐皇朝却始终忠心耿耿。李克用从此之后一病不起,在朱温登基的第二年,李克用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死前,李克用叫来自己的儿子李存勖,拿出了三根箭,说:这三根箭给你,每根代表我的一个敌人。一个是朱温,一个是刘仁恭,一个是耶律阿保机。这三个人和我有血海深仇,你一定要帮我把仇报了。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从此担负起了同朱温对抗的重任。昔日名动天下的飞虎子与他所效忠的大唐王朝一起被吞没在落日的余晖之中,而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缓缓的拉开了帷幕。
新五代史·伶官传: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实际上,朱温并非完全继承了大唐帝国的疆域,梁朝的地盘比起唐朝来缩水很大。
唐朝疆域图
朱温建国时的梁朝版图
大家可以看到,梁朝的版图比起唐朝,缩水了好多有木有!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南方各地基本上还都被诸侯占据着呢,根本不是你大梁的地盘啊。那为什么朱温还能如此坦然的称帝呢?
实际上,唐朝时期的中国,北部各省远较南方发达,当时像福建啊,广东啊这种地方还被视为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流放之地。而这些地方的诸侯又很会做人的纷纷表示大唐灭了就灭了吧,咱们以后原则上还是以你朱皇帝马首是瞻——不过你要是想调动兵马粮草什么的就免谈,象征性的给你点金银丝绸什么的倒是没有问题。鉴于在自己的北面,老对头李克用的儿子还在苦苦支撑,朱温也就懒得理这些人了——等我把北方平定下来之后,灭了你们还不是分分钟的事?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北向南平推的统一之战还几乎没人失过手啊。
于是朱温开始整兵备武,积极准备收复山西。然而既然做了皇帝,除了备战之外,享乐也很重要对不对?不然这个皇帝做的就没意义了啊!谁知道就是在享乐这事上,朱皇帝出了大篓子。
后世评价朱温,往往说这位皇帝的荒淫可算得上是一等禽兽。然而这事并不能怪朱温,朱皇帝倒霉就倒霉在他有一个深爱的女人:张氏。
朱温的原配夫人张氏,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朱温还在给别人做长工的时候,就曾经远远的瞥见过这位张小姐的风姿,当时惊为天人。后来朱温在黄巢手下劫掠四方的时候,有天手下给他送来了一个美女,朱温定睛一瞧我去这不是我朝思暮想的张小姐么!狂喜之下的朱温做了一件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把张小姐安顿下来之后向张家郑重其事的下了聘,而不是抢来睡了就完事了。朱温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张小姐的喜爱,而深受感动的张小姐(其实也是无奈)欣然嫁给了朱温,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朱温的这个老婆十分厉害,几乎一手导演了朱温的整个人生,从朱温叛黄降唐,到日后出兵打仗,再到取唐自代等一系列大事件的背后都有这位张夫人的影子。朱温对这位夫人言听计从到了几乎迷信的程度,比如说朱温有时候出征,夫人在家里合计合计觉得这次出征有点冒险,哎呀,可不能让我家那口子冒险——那个侍卫甲,你去把大王给我喊回来!
夫人,能行么,就大王这暴脾气,不得砍了我啊?
让你去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侍卫甲提心吊胆的快马追上朱温的队伍,吞吞吐吐的和朱温说完这事以后,朱温想都没想:撤,大家原路返回!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
如果说朱温是一头野性难驯的猛兽,那么这位张夫人无疑就是朱温的驯兽师。她小心翼翼的驾驭着这头猛兽在唐末这个混乱的年代里开疆辟土。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张夫人没能活着看到自己的丈夫成为皇帝,在朱温篡位前不久,她因病离世了。临死前,朱温到病榻前探望自己的这位结发妻子,她只对朱温说了四个字「戒杀戒色」,就离开了人世。
万分悲痛的朱温登基之后马上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并且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妻子的悼念之情,决定不再另立皇后。大家都对皇上这种痴情的举动唏嘘不已,然而朱温的几个儿子却有点发愁:父皇,您不设皇后,可后宫总不能没女人来照顾你啊?那你这日常起居什么的可怎么办啊!
朱温呵呵一笑,还是儿子们孝顺啊,这样吧!你们把媳妇都派到宫里来轮流伺候爸不就得了,都是自己家人,肥水哪能流外人田啊……
儿子们纷纷点头:爸,还是你想的周到啊!
新五代史·卷十三·梁家人传第一: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
于是儿子们纷纷将儿媳献进宫中孝敬老爸,为了更好的讨老爸欢心,这些儿媳之间开颇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而朱温则按照自己儿媳们的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哪个儿媳妇表现的最好,哪个儿子一定就是最孝顺的好儿子!
一来二去,又要处理朝政,又要整军备武,还要给儿媳们雨露均沾,朱温这身体终于也撑不住了。病榻之上的朱温依然享受着儿媳们的轮番伺候,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真的是快不行了。于是他对自己最宠爱的王氏——也就是博王朱友文的媳妇——说,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你哪天把你老公叫来,我传位给他吧。
朱友文,本名康勤,是朱温的养子,长期负责朱温集团的后勤供应及保障工作。这个人很有头脑,武力未免就差了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有个好媳妇啊!大喜过望的王氏连忙谢谢朱温,可问题在于,当时伺候朱温的儿媳妇们可不止她一个啊!郢王朱友珪的媳妇张氏也在现场,大惊失色的张氏回家和朱友珪说了这事,还告诉朱友珪另外一个坏消息,那就是为了替朱友文扫清登基的障碍,朱温可能会把他降职后派到外地做刺史。朱友珪当场就吓跪了,不是说到外地做刺史这事很可怕,而是朱温生病之后越发残忍嗜杀,一般伴随这种降职而来的马上就是全家死光光。朱友珪和媳妇合计了一番之后,觉得与其被动等死,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这里我们也要着重说一下朱友珪同学的身世,他的母亲是个营妓,早年间朱温和他母亲野合后,忽然有一天这个营妓就找到了朱温(就你官大又好找),说他一发入魂,有了个孩子。朱温当时正跟着黄巢造反,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听说自己有了个后,多少都是件好事,于是就把这孩子收到身边养起来了,大家就可以知道这个儿子的来历有多可疑了。朱温这一生一共有八个儿子(算上养子友文),朱友珪在其中算是比较奸诈狡猾的一个,朱温登基之后封他为郢王,掌管禁军一部。因此打定主意的朱友珪迅速发难,带着自己手下的禁军直入皇宫,拎着剑就杀到了朱温的寝宫。
朱温正难受着,忽然看见自己儿子带着一群人气势汹汹的杀过来,吓得扑腾一下从床上跳到地下,大骂朱友珪。朱友珪对此表示情绪稳定,反正爸你都要死了,骂几句就骂几句吧,一边说着一边就和手下干掉了自己的老爹。
可怜朱温一代枭雄,戎马一生,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杀了自己父亲之后的朱友珪把自己老爸的尸体藏到了寝宫,然后赏赐禁军,又迅速伪造圣旨,声称朱友文这个刁民想害朕,必须马上处死!可怜朱友文还没高兴几天就被稀里糊涂的干掉了。然后又伪造了一份圣旨,大肆夸奖了一番朱友珪之后表示我已经病重,估计没几天活头了,现在决定传位给朱友珪,日后大梁上下一定要紧密的团结在以朱友珪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周围,为实现大梁王朝一统天下而努力奋斗!
朱友珪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笼络大将。
我们知道,朱温是个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加上他为人残忍好杀,因此手下将领还是很听朱温的话的。但是你朱友珪算个什么玩意啊?登基前不过也就是个左右控鹤都指挥使,相当于今天一个甲类军军长罢了,关键是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我们凭什么听你的?朱友珪自己也比较心虚,于是一方面大把的给禁军撒钱,告诉他们:新皇登基了,但是你们不用担心,跟着新皇帝干,好处大大滴。一方面派人前往各地藩帅处进行封赏。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朱温登基之初的时候是深入思考过军队建设问题的。在朱温看来,唐朝之所以完蛋,就是因为藩镇兵马太强,而中央又缺少一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直属部队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禁军,并由自己亲自统帅。不得不说,朱温的这个做法极其正确,这支禁军不仅战斗力远超同侪,更是对朱温忠心耿耿,而各地藩帅在这支禁军的震慑下也变得服服帖帖。
当时驻外势力最大的藩帅是谁呢?是杨师厚。这位仁兄开始在李克用手下打工,一直得不到出头的机会,后来一气之下投靠朱温,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做到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战时直接指挥朱温麾下所有部队,可谓地位显赫。朱温将杨师厚派到魏博地区,在与晋王的斗争中,杨师厚一直活跃在战斗的最前线。
按理说这样的结构是非常理想的——朱温掌控禁军,禁军威慑地方将领,大将在这种威慑下奋勇作战。但是朱温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皇帝偏偏觉得这样不行!我自己领着这么牛的禁军,仗都让你打了怎么行!那我这个皇帝养着这么多禁军还有什么用?于是在整顿完禁军之后朱温很开心的带着禁军做了一次远征,试图把李存勖(这时候李克用已经死了)的势力一网打尽。而且朱温还很傲娇的指示杨师厚:你和你的兵马不要乱动,在原地等我的捷报就好!
事实证明,不作死就不会死。朱皇帝的引以为豪的禁军被李存勖打的落花流水,精锐部队整建制的被消灭。朱温灰溜溜的逃回了河南,和儿媳们过上了有时候每天两次,有时候每天三次的日子。而杨师厚手下的部队此时变成了后梁最大的一支军队。但是由于朱温积威日深,杨师厚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对后梁的忠诚。
但是现在朱温死了!朱友珪上台之后杨师厚表示各种不服:你个小屁孩子懂什么?这样吧,军队上的事就交给我了,你在京城安心做你的皇帝巩固后方就好了,别学你爸作死搞什么亲征。朱友珪对这事自然是十万个不高兴,你杨师厚凭什么这么牛?我爸都让我弄死了你还敢不服我?你不服来京城咱俩唠唠!
杨师厚哈哈一笑,点起两万精兵就到了京城外面。然后找到朱友珪说皇上,听说你想找我谈谈?
朱友珪吓得都要尿了,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宗等前辈们的形象在他眼前一一浮现,他定了定神说,哎呀,都是误会,误会啊杨爱卿!
误会?你妹不是你下旨说让我来京城的么?你一句误会就完事了?千里迢迢折腾过来很辛苦的有木有!说吧,到底找我啥事!今天不给我个说法就呵呵呵呵呵呵呵……
那啥,杨爱卿,这个事吧……对,是这样的!我觉得杨爱卿你劳苦功高,把你叫来就是为了封赏一下你啊!不仅你,你手下将领都大大有赏!大大有赏!
拿了赏钱的杨师厚心满意足的回了魏博,剩下欲哭无泪的朱友珪——不仅想干的没干成,还狠狠的出了一次血。此时的朱友珪只觉得自己倒霉透顶,简直是喝凉水都塞牙的节奏。既然藩镇这事自己搞不定,那就只好在宫里淫乐一番了,于是自暴自弃的朱友珪开始在京城里大玩特玩,玩的不亦乐乎。许多梁朝老臣见到这一幕都觉得这是大梁要完啊!这才刚建国几年啊,李存勖还在外面虎视眈眈呢你就开始在这荒淫无道了,以后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别忘了,朱温有八个儿子,朱友珪干掉了朱友文,可是还有好几个竞争对手在瞄着皇位呢。虽然朱友珪在登基后给自己的兄弟们都各自安排了位置,但是毕竟不如皇位对不对?于是就在朱友珪每天荒淫的日子里,开封府尹,也是他的弟弟朱友贞悄悄的联络了一票人——其中就包括杨师厚——准备起兵造反了,有了军队的帮助,这次造反的过程简直顺利到不行,朱友贞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打进了皇宫,而自知大势已去的朱友珪则自杀身亡。朱友贞登基之后立刻下旨,加封杨师厚为邺王,并且向群臣表示自己拨乱反正,朱友珪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已经畏罪自杀, 今后大梁依然要团结一心,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大家十分开心,纷纷表示好呀好呀。
但是有一个人,在遥远的山西对此事表示了不屑。
这个人就是李存勖。
自从朱温亲率禁军被李存勖打败之后,李存勖就一直等着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完成他父亲的遗愿。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拿幽州开刀。
此时幽州的老大已经不是刘仁恭了,而是他的儿子,刘守光。刘守光和刘仁恭之间的关系很有意思,自从刘仁恭成功击退李克用之后,刘仁恭就一直过着一种超乎想象的荒淫生活,他搜罗了幽州各地的美女,每天除了和美女们嘿嘿嘿之外就是和道士一起炼丹追求长生。而他的这个儿子则因为与刘仁恭的小妾偷情被赶出门外。后来刘守光趁着朱温攻打幽州,刘仁恭后方空虚的时候控制了幽州城,软禁了刘仁恭。刘守光既不能打,又没什么谋略,为人荒淫暴虐,反复无常。在朱温死前一年,这位仁兄竟然觉得自己做燕王实在有点屈才,在幽州称了帝,自号大燕皇帝。
实际上,幽州之所以能被保存至今,主要是由于他在梁晋之争中一直完美的充当着搅屎棍的角色。但是现在梁朝的内乱给了李存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李存勖趁机发兵幽州,而朱友珪则没有任何反应——老子国内的事还忙不过来呢,哪有空理你。于是幽州竟然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李存勖拿下来了!李存勖将刘仁恭父子生擒活捉后带到太原,在李克用牌位前破腹取心,祭奠先王——爸爸,您的三失之仇我已经报了一根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杨师厚死了。
朱友贞和李存勖都十分高兴,朱友贞高兴是因为国内最大的一股军阀势力终于群龙无首了,自己可以好好整顿一下魏博势力了;而李存勖高兴是因为后梁最牛的老将终于挂掉了,而且看样子朱友贞马上就要开始作死的插手魏博这边的事了。
死了一个大将,让自己人和敌人都很开心,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朱友贞登上皇位之后,一直十分倚重他的姐夫赵岩,两人得到杨师厚的死讯后先是在宫里设宴庆祝了一下,酒足饭饱之后两个人就开始合计怎么削弱魏博势力。
朱友贞认为,总体的方针应该是削弱魏博势力,但是不能减少可用兵员。于是赵岩琢磨了一下之后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把魏博的兵、粮、钱分成两份,一部分还留在魏博,但是以后就叫天雄了;另一部分迁到河南昭明。朱友贞想了一下,觉得这么干挺不错的,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事了。
但是魏博的将士们觉得这主意真有病。
魏博是传统的军事势力,所招募的将士大多都来自本地。这些人之所以作战勇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守家带地——魏博虽大,我们却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二狗子老娘的房子!这种口号一旦喊出来,魏博的将士们战斗力立刻激增 10086 个百分点。但是现在朱友贞你要让我们迁到河南去?人生地不熟的我去那干嘛!于是魏博的士兵们就开始闹兵变了。
朱友贞心想我收拾不了杨师厚,还收拾不了你们这群丘八了?赶忙派兵前去控制局面,魏博的部队合计了一下,有人出了个主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额,投李存勖,咱们投靠李存勖怎么样?
李存勖知道这个消息后简直要乐疯了,苍天有眼,当年我爹打生打死都没拿下来的魏博诶!居然要投靠我?我要亲自去收了这些兵,谁也别拦着!于是李存勖亲自领兵光速赶到魏博,和想投靠他的势力接洽上之后果断出手,干掉了军中还忠于梁朝的死硬分子,然后向所有魏博军宣布:同志们,你们找到组织了!
别忘了,朱友贞还派了一支部队去监视魏博呢,这支队伍的将领叫刘鄩,号称「一步百计」。他得知李存勖到了魏博之后十分开心,以至于手下都以为他失心疯了——大帅,有病治病,别把命搭上啊!
去!我这是开心你知道么?
大帅你私通李存勖了?
滚蛋!你们想啊,李存勖领兵来魏博,那他老家一定空虚啊!咱们来个千里疾驰,偷了他的老家,这仗就赢定了!
这主意倒是挺好,可是大帅,咱们这驻扎在魏州呢,要是走了,李存勖不也知道咱们偷袭他老家去了么?
这个好办,留下五百人和一百头驴,让城里百姓多扎草人,穿上军服拿着武器立在城头;然后让驴驮着旗子每天在城上四处转悠,忽悠李存勖。
李存勖在魏州城下看见城头上旗幡招展,人影晃动,果然就没敢轻易攻城。但是这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李存勖也觉得有点不对劲——这刘鄩号称一步百计,这么多天我不攻城,这货怎么也没见有任何动静啊?不对,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李存勖派人前去试探一番——妈蛋城里没人!这小子肯定是偷袭我老家去了!
旧五代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是月,鄩潜师由黄泽西趋太原,将行,虑为晋军所追,乃结刍为人,缚旗于上,以驴负之,循堞而行,数日,晋人方觉。
于是李存勖火急火燎的派兵往回杀,又派了几支轻骑紧急回家通风报信。然而刘鄩这一路走的并不顺利,他的手下以步兵为主,机动性有限,又赶上天降大雨,士兵脚气发作的、喝脏水拉肚的、掉沟里摔死的不计其数。刘鄩走了几天,绝望的发现尼玛这是死亡行军啊,又得到信说李存勖已经派人回老家增援了,刘鄩同学想了又想,觉得偷家这招估计是不能用了,不过自己还有一招可以使,那就是断粮道。于是刘鄩挥军转进,准备前往河北临清去截断李存勖的粮道,然而刚走到半路,又得到消息说李存勖派的援军把临清也给占了,这下刘鄩彻底崩溃了——李存勖你手下骑兵多就可以这么玩是不是?这仗还能不能打了!!!
转了一大圈的刘鄩千辛万苦的从战场上撤下来,退守到山东莘县,坚壁清野,准备和李存勖打持久战。然而远在开封的朱友贞这时候不干了——刘鄩你在战场上转了一大圈,非战斗损失这么多人马,现在又待这不动了,你想干嘛?赶紧去和李存勖正面硬刚啊!刘鄩表示皇上您在和我开玩笑么?这种状态正面硬刚我就死了!现在咱们就得打持久战!朱友贞表示你不是一步百计么?赶紧走几步想点计策出来灭了李存勖啊!刘鄩说这样吧,我现在只有一个计策,那就是皇上您批我二十吨大米,我就有办法破敌了。
喔?二十吨大米就能破敌?将军 NB!能和朕说说要怎么搞么?
嗯,你给我二十吨大米,我慢慢吃,吃光了李存勖也就让我打败了……
吃你妹啊!
旧五代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末帝又遣使问鄩决胜之策,鄩曰:「臣无奇术,但人给粮十斛,尽则破敌。」末帝大怒,让鄩曰:「将军蓄米,将疗饥耶?将破贼耶?」乃遣中使督战。
勃然大怒的朱友贞下旨派太监前去监军,刘鄩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时候李存勖也开始耍心眼了——他先假称自己退兵返回太原,将魏博交给手下将领守备,然后半路折返,悄悄的埋伏起来。急着寻找机会在朱友贞面前证明自己的刘鄩果然上了当,想趁着李存勖回太原的节骨眼上对魏博来次突袭,不料部队刚打到魏州城下就被突然冒出来的李存勖包了饺子。李存勖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现在整个黄河的北面都归李存勖所有了!
李存勖此时如日中天,手下部队战斗力之强可谓冠绝五代。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这么说吧,他在黄河边上和后梁大打出手的时候,耶律阿保机刚刚统一了契丹,建立了辽国。这时候的辽国正是能打的时候,灭了北方许多小国和部落,阿保机难免就有点自我膨胀。于是他趁着李存勖和后梁在黄河边上对峙的时机派兵突袭幽州,李存勖知道这事后自己都没出马,派了三员大将就把这事搞定了……十分不爽的阿保机过了几年又一次南下幽州,这次更惨,连自己的四儿子耶律牙里果都被生擒活捉,关到太原做了二十多年的人质。
虽然梁朝被李存勖压着打,但这时候的梁朝实际上还有还手之力,依然在大战场上能够与李存勖形成对峙的态势。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李存勖天生喜欢行险,经常在战场上仗着自己过人的战力在两军阵前邀战单挑,或是轻骑突袭,好几次都陷入梁军包围,不得不靠贴身近卫舍命厮杀才逃得活命。在打退契丹第一次进犯后的第二年,李存勖在胡柳陂之战中冒进突袭,导致部队首尾不能呼应,折损了当时手下头号大将周德威(读者们或许还记得,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当年也犯过差不多的错误,这大概就是基因神奇的力量)。
但幸运的是,他的对手,后梁皇帝朱友贞比他烂多了。
如果说李存勖的主要问题是性格问题的话,那么朱友贞的主要问题则是能力问题,他根本驾驭不了朱温留下来的这批骄兵悍将。于是朱友贞做出了和历史上许多废柴皇帝一样的选择,那就是依赖外戚,加强政治斗争,让外戚和这些将领们互相攻讦,而朱友贞本人则充当搅屎棍的角色。后梁朝廷上因此呈现出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将领和将领撕,外戚和将领撕,老臣和外戚撕,外戚提拔起来的心腹们和老臣撕,每天都有人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朱友贞见到这幅景象十分欣慰:你们忙着撕逼就没人能威胁到我的位置了,这真是太好了。
不得不说,朱温留下来的政治遗产真的是十分强大,即便是后梁朝廷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黄河边上的梁军竟然还能和李存勖打成平手!李存勖觉得,与其这么慢慢拉锯下去,不如我先登基称帝,然后恢复唐朝名号——反正我也姓李,都是一家子——再剿灭后梁这些叛逆好了。李存勖手下觉得这个主意真心不错(主要是新皇登基大家都能拿到赏赐),就一个劲地撺掇他,于是李存勖在公元 923 年登基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李存勖登基前后发生了两件事,极大的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一件是镇守潞州的李继韬在手下的撺掇下投降后梁了——这事其实没那么重要,双方对峙多年,总有不开眼的会反水投敌,然而投降之后的李继韬因为害怕李存勖收拾他,大肆招兵买马,这时有个好狠斗勇的年轻人郭威被他招到了亲军里,这就比较重要了,因为这位郭威同学就是日后的周太祖。另一件事就是后梁将领卢顺投降了李存勖,这个卢顺是郓州的守将之一,他带给李存勖的投名状就是——郓州兵力空虚,只有一千来人的守军,皇上你领兵去打,一定能成。
郓州在黄河以南,距离后梁都城开封非常之近,当年朱温为了拿下这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李存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开始蠢蠢欲动了。
李存勖的手下都认为这主意太荒唐了,几千人的队伍偷渡黄河杀到敌后,你是八路军么?然而李存勖本人却觉得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合他胃口了!用兵正是以正合以奇胜啊!于是李存勖力排众议,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偷偷的渡过了黄河,杀到了郓州城下,结果正如卢顺所言,城中毫无防备,晋军(现在应该叫唐军了)轻轻松松的就拿下了城池,在后梁的心腹之地打下了一颗钉子。
消息传回开封,朱友贞吓得都要尿出来了,这尼玛大梁覆灭就在转瞬之间啊!这时候朱温时代的老臣——敬翔跑到宫里来找他了。提到这敬翔,我们必须要多说两句,这哥们是朱温最依赖的谋士,而且没有之一。如果说张夫人是朱温最宠信的女人的话,那么敬翔就是朱温最宠信的男人,他与张夫人一起构成了朱温的智囊团(好像哪里不对)。朱温对这位谋士可谓言听计从,甚至曾在敬翔死了老婆之后将自己的爱妾送给了敬翔(虽然送给敬翔之后朱温还在和这位爱妾睡觉就是了),其宠信可见一斑(毕竟是和主公睡一个女人的交情)。
敬翔在朱友贞继位之后一直致力于维系朝廷的基本运转,这种反人类的工作已经让老爷子有点心力交瘁了。朱友贞见到敬翔之后非常热情,问他:老爷子你这是准备给我出谋划策么?
呵呵呵,敬翔从兜里掏出条绳子,说,陛下,我是准备吊死在你宫里的。
朱友贞大惊失色,艾玛,那多脏啊,不是,老爷子你怎么了,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和我说说,咱们一起想想办法你也别寻短见啊!
敬翔连连摇头,说,我是看着你爹一点点把这天下打下来的,现在这才多少年啊,眼瞅着你就要把天下丢了,我先勒死自己,免得等到梁朝覆灭那天还得受辱。说着就开始往房梁上搭绳子,朱友贞吓得抱住敬翔,说老爷子您可别这样,我知道自己错了,您有什么办法,我都听!
资治通鉴·后唐纪一:敬翔知梁室已危,以绳内靴中,入见梁主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敌势益强,而陛下弃忽臣言,臣身无用,不如死。」引绳将自经。梁主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用王彦章为大将,不可救也。」梁主从之,以彦章代思远为北面招讨使,仍以段凝为副。
就这样,敬翔想办法说服了朱友贞,让他派王彦章为主帅,前去对抗唐军。这位王彦章又号王铁枪,是大梁目前最能打的将领,那么这么牛的将领为什么一直被雪藏呢?因为这哥们实在是太不会做人了,他刚得到自己被任命为主帅的消息,就表示我老王速去速回,等破了唐军回来就把皇上你身边的小人都干死!然后兴冲冲的领兵出征了。这哥们出征之后几乎是以三天一座城池的速度在收复失地,一时间偌大的战场竟然变成了他花样个人秀场,后梁和后唐双方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在战场上纵横驰奔,如无无人之境。
资治通鉴·后唐纪一:梁主召问王彦章以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彦章出,两日,驰至滑州。辛酉,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夜,命甲士六百,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会饮尚未散,彦章阳起更衣,引精兵数千循河南岸趋德胜。天微雨,朱守殷不为备,舟中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时受命适三日矣。守殷以小舟载甲士济河救之,不及。彦章进攻潘张、麻家口、景店诸寨,皆拔之,声势大振。
皇上身边的小人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炸了,李存勖来了杀不杀咱们还是个未知数,这哥们得胜回来咱们都得死!!不行,咱们得集体想办法把他弄下来!当时在黄河边上做监军的将领叫段凝,这哥们没什么能耐,全靠溜须拍马和自己的漂亮姐姐爬到了今天的位置,同王彦章口中的「小人」们关系密切,赵岩这些人于是每天在朱友贞面前搬弄是非,先是把王彦章的军功都篡改成段凝的,然后又拼命的埋汰王彦章如何吃酒误事,贻误军机。一来二去,朱友贞终于信以为真,把王彦章调离了前线。
资治通鉴·后唐纪一:王彦章疾赵、张乱政,及为招讨使,谓所亲曰:「待我成功还,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不可为彦章所杀。」相与协力倾之。段凝素疾彦章之能而谄附赵、张,在军中与彦章动相违戾,百方沮桡之,惟恐其有功,潜伺彦章过失以闻于梁主。每捷奏至,赵、张悉归功于凝,由是彦章功竟无成。
朱友贞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为梁朝的覆灭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失去了王彦章压制的唐军开始大举反攻,朱友贞不得不把手头的兵力全都派给段凝以抵挡唐军。然而李存勖却趁着开封空虚的机会,率领一支轻骑长途奔袭,轻而易举的打到了开封城下。大势已去的朱友贞在宫中自杀身亡,李存勖经过十几年苦战,终于完成了李克用临终前的嘱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后梁建立时的地盘
而这是后唐鼎盛时期的版图
多了好大一片有木有!或许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后梁建立时的前蜀和岐都被后唐吞并了,然而我们前文中却并没有提到这事。
实际上,岐是由唐昭宗册封的岐王李茂贞建立的割据势力,人家始终表示效忠唐朝皇室,在朱温建立后梁以后还使用着唐朝的年号——实际上未尝没有伺机自立的打算。在晋梁之战中,李茂贞清醒的认识到以自己的实力,加入这场逐鹿之战实在是力有不逮,于是就一直按兵不动静静观望来的。现在既然李存勖已经取胜,又打出了克复唐室正宗的旗号,那么李茂贞自然就顺水推舟的投降了。
《新五代史·卷四十·杂传第二十八》:庄宗已破梁,茂贞称岐王,上笺以季父行自处。及闻入洛,乃上表称臣,遣其子从严来朝。庄宗以其耆老,甚尊礼之,改封秦王,诏书不名。同光二年,以疾卒,年六十九,谥曰忠敬。
灭了后梁之后的李存勖马上让手下给剩下的割据势力送了封信,大意就是我现在要克复唐室正统,已经灭了伪梁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哪知道这一送信,送出问题了。
当初蜀地的老大叫王建,这哥们自唐昭宗时期就一直镇守西川来的。朱温建立后梁之后他为了表示自己不与朱贼同流合污的决心,在四川也登基称帝了,不得不说,这位蜀帝是个很有能力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蜀国国力极大的发达了起来,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要远远高于当时打成一片白地的中原。
然而他死后,他儿子王衍却没有他这么厉害。王衍觉得,四川有天然的屏障,经济文化又发达,那我不玩还等什么啊?中原连年混战,什么时候能打出个头来还不一定呢,人生苦短,我赶紧享受吧!于是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妓院里微服私访,或者深入有夫之妇家中体察民情,深入了解蜀地少女身体发育状况什么的。他还十分擅长艳诗,我摘录一首大家感受一下:
醉妆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因此李存勖派到蜀国送信的人看到这样的国主和这样的地方,马上心里就不平衡了——这种货色凭什么占着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啊!不行,我得回去和我家皇帝说说,让他想办法把这给打下来。
此时李存勖正在享受他一生中难得的愉悦时光。我们知道,五代的皇帝大多戎马一生,打下天下来之后难免想享乐一下。然而这位李皇帝的爱好与众不同,在他凶悍威猛的表面下潜藏着一颗文青的心,他最爱的竟然是在宫里唱戏,演舞台剧。而且他的艺术造诣还颇有几分水平,不仅唱念俱佳,还能自己作词作曲。这要是放在今天,少不得又是一个偶像级的天王巨星。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每天不务正业只知道演戏,难免就要出问题了。李存勖整天和这些伶人接触,逐渐远离了朝政,手下的文武大臣们开始逐渐有了怨言。而对伶人的宠信又使得这些人把手逐渐伸向了朝堂,因此后唐此时已经在酝酿一场危机了。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李存勖得到手下回报,说蜀王昏庸无能,不堪一击。李存勖想了想,既然不堪一击,那就派自己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和丞相郭崇韬去打一下吧,自己接着留在宫里演戏好了。李继岌和郭崇韬果然马到成功,没费什么劲就把四川拿下了,但是由于打的实在太快,许多蜀军四处流窜成了强盗,治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俩人决定在四川多留一阵子,镇压一下。
郭崇韬平时和伶人们不太对付,因此伶人们开始趁着这个机会在李存勖的后宫里兴风作浪了。他们先是找到了魏王的母亲,刘皇后,跟皇后说郭崇韬素有反志,这次这么久不回来,一定是想对魏王不利,然后自己占据蜀地。大惊失色的刘皇后和伶人们一起跑到李存勖那儿,让他下旨赶紧弄死郭崇韬,李存勖对此嗤之以鼻——你们疯了啊?郭崇韬跟了我多少年了,他有反志?他有反志我早没了!
被呵斥的刘皇后和伶人们见此情景,又想出了一个法子,刘皇后亲自给儿子写了封信,告诉他马上干掉郭崇韬,结果郭崇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在了四川。这事引起的风波非常大,大家都在传说郭崇韬和魏王之间出了事,但是具体什么事还不清楚。于是以讹传讹,有的说魏王杀了郭崇韬要自立为帝的,有的说郭崇韬要造反被魏王发现的,有的说李存勖死了儿子和大臣争权的,等等等等,十分混乱。
而李存勖得知此事后,虽然十分懊恼,但是郭崇韬死都死了,也没什么别的办法——总不能把自己儿子也干掉吧?只好把郭崇韬的家人都杀掉以防他们报仇,在这个过程中,伶人们频频出手指认郭崇韬的党羽——实际上都是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的一些人,于是很愉快的就将政治斗争的规模给扩大了。一时间人人自危,终于,邺都的守将因为有人谣传说下一个清洗的就是自己而造反了,李存勖派自己的干兄弟(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前去平叛,结果刚到邺都,李嗣源手下的兵们因为赏钱太少的原因也造反了……大家集体簇拥着李嗣源进了邺都城,准备开一个反贼大会,商量一下怎么干掉李存勖的事情。急中生智的李嗣源撒了个谎,想办法逃了出来,千辛万苦的联络上自己的亲信——这其中就有他的女婿,石敬瑭。
石敬瑭见到李嗣源十分高兴,问他,爸咱们是准备杀回去干掉李存勖么?
你疯了啊!咱们干嘛要造反?
他们都说你已经反了啊……
没有!都是谣言!谣言!
可是爸啊,你想想,连我都信了,皇上在京城,身边一群那些个玩意,他能信你不?再说看这个架势,以后就是那群伶人把持朝政了,还不如造反回去自己当皇帝呢!
李嗣源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女婿说的好有道理,于是马上调转枪头。得到消息的李存勖一下就气炸了:妈蛋,总有刁民想不让朕好好搞艺术!来啊!朕要御驾亲征。
呵呵,皇上,没兵了……
屁!朕的御林军呢?
是这样的,皇上,您登基之后不是决定方镇送来的钱都放在内库(相当于皇帝的私人金库),州县的钱放在外府(相当于财政经费)么?唐末以来方镇势力做大,送来的钱多,州县穷困(都打的七零八落了),送来的钱少,士兵们总拿不到赏钱,不愿意跟您干了……
李存勖气到不行,点点手头还听话的部队,只剩下一小部分了。其中最靠谱的得算亲军从马直了。从马直的将领姓郭,叫郭从谦,之前这哥们为了攀高枝,拜了郭丞相为叔父(就是被莫名其妙干掉那位),本来这次清洗里就侥幸得逃,恰好从马直里有个军士在这个节骨眼上造反了!造反的军士利用自己在皇宫值班的机会想要作乱,结果迅速的就被发现干掉了,郭从谦汗流浃背的跑到李存勖面前请罪,然而李存勖心情不太好,就嘲讽了他一句:你长辈造反,你手下也造反,你想干啥?郭从谦心里一阵绝望——自己这是要完乐啊。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回到自己营地的郭从谦想了想,反正是死,不如造反吧!于是领着手下就杀进了宫中,李存勖身边的人四散奔逃,这时候李存勖展现出了他身为五代绝顶武将的风采,亲自上阵以一敌百,杀人无数!然而面对源源不断的叛军,最终李存勖还是伤在了冷箭之下,重伤的李存勖被人掩护着抬到了一处偏殿中,最终因为流血过多而死。身边的人担心叛军会屠戮他的尸首,找来了几把乐器点火将他的尸体焚烧殆尽,可怜李存勖一代英豪,最终葬身于自己痴迷的乐器之火中。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打回来的李嗣源顺理成章的登了基,为了安抚手下这些人的情绪,他宣布:本届政府的执政目标就是不折腾!一时间大家纷纷称颂,说果然是圣天子在位,比李存勖神马的,科学多了。
这里我们要小小的提一下,黄巢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王朝周期轮回的一个缩影。农耕文明所能提供的粮食数量是有极限的,而人口的增长却是没有极限的,因此,当人口数量逼近粮食产量顶峰时,社会矛盾就会特别突出,这时候再来点天灾什么的,活不下去的农民为了吃上一口饱饭,就很容易造个反啊什么的。等到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消耗掉了大量人口,自然条件比较糟糕的时期也就过去了,这时候新皇帝休养生息一下,自然就能再史书上混个好名声。
因此李嗣源在位的几年里,凭借着不折腾的执政方针,反而让后唐的国力增长了不少。
但是他有两个最大的弱点,一是沙陀出身(就是李克用早年带起来的那支沙陀骑兵),汉语不是很好;二是登基的时候年级比较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了。因此在治国理政这方面,就有很大问题,加上经过修养生息,许多地方逐渐繁荣了起来,各地的节度使手上的权力就又开始了新一轮膨胀,有人开始逐渐生出了小心思。终于,等到李嗣源病重将死的时候,后唐境内又一轮新的造反运动开始了。
这些人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这哥们觉得李嗣源快不行了,而自己平时在朝廷里人望不够,按照正常程序想继位千难万难,不如起兵博一把——于是就起兵造反了。然而计划仓促,兵力也不足,宫中禁军跟玩似的就把这次造反摆平了,李从荣全家无一幸免。病榻上的李嗣源知道这个消息,连气带吓,很快就一命归西了。
李嗣源死后,他生前中意的继承人,宋王李从厚继了位。李从厚这个人资质一般,但是疑心病却很重,他总觉得有刁民想要害他,于是每天没事就琢磨一下怎么加强统治,强化手中的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四大军区对调」:将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已的堂兄弟李儿璋调任风翔。
我们知道,节度使的权力实际上依赖于自己手下的亲军,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越久,对自己地盘的掌控能力就越高。李从珂是李嗣源的义子,军功显赫,李从厚觉得自己这么一调动之后,李从珂和石敬瑭这两个大军头的实力都不同程度的受损,相反自己亲信的实力得到了扩张,自己的皇帝位子就坐的更加安稳了。这个想法倒是很好,然而也得看李从珂干不干啊,李从珂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皇帝你忽然就要让我换位置实在是不可理喻,于是干脆扯旗造反了。
李从厚十分开心,小样,这可是你自己作死,怪不得我,赶紧调集了大军前去围剿李从珂。李从珂虽然是跟着李存勖一起打天下的猛将,然而双拳难敌四手,加上自己造反也没什么大义在身,因此被打的是节节后退,眼瞅着就要完蛋了。关键时刻,李从珂脱光膀子跑到城头,跟前来围剿他的军队痛哭失声,说:亲们,咱们都是一起跟着先帝打江山的人,你们看看我身上这些伤疤,都特么是怎么留下的?现在也不是我非要造反,实在是皇上身边有坏人啊!来围剿他的部队里很多人都曾经跟着他一起南征北战过,见此情景难免心生怜悯,李从珂赶紧又在天平上加了一块筹码——只要跟我到洛阳清了君侧,每人得钱百缗!
旧五代史·唐书二十二·末帝本纪上:十六日,大将督众攻城,帝登城垂泣,谕于外曰:「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出生入死,金疮满身,树立得社稷,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今朝廷信任贼臣,残害骨肉,且我有何罪!」因恸哭,闻者哀之。
一缗,就是一贯钱,打到洛阳这就是一百贯啊!大家顿时群情激奋,妈蛋我们早就看皇上身边的小人们不顺眼了!清君侧清君侧!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李从珂于是带着反水的大军一路打回洛阳,李从厚仓惶出逃,不成想被石敬瑭捉到后幽禁了起来。李从珂干掉李从厚,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然而登基之后的李从珂尴尬的发现,自己手头没有足够的钱用来赏赐士兵。这可是件天大的事,在那个年头,士兵们因为赏钱不够就换个节度使或者换个皇帝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儿。李从珂先是把皇宫里的东西划拉了个干净,不够,把后宫里太后啊,皇后啊什么的衣服首饰也划拉了一圈,还不够;李从珂又开始疯狂的勒索百姓和官员,让每户上交五个月「房租」,搞到大家都要自杀的地步,但是还不够……
旧五代史·唐书二十二·末帝本纪上:丙子,诏河南府率京城居民之财以助赏军。丁丑,又诏预借居民五个月房课,不问士庶,一概施行。帝素轻财好施,自岐下为诸军推戴,告军士曰:「候入洛,人赏百千。」至是,以府藏空匮,于是有配率之令,京城庶士自绝者相继。
无奈之下的李从珂只好去求这些士兵,那啥,朕确实没钱了,咱们,咱们少给点行不?
士兵们很不爽,你这个皇帝说话不算话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弄死你让之前那个接着干呢。然而事已至此,赏钱也算丰厚,大家也就稍稍原谅了李从珂,勉为其难的答应让他接着做皇帝。
旧五代史·唐书二十二·末帝本纪上:初,帝离岐下,诸军皆望以不次之赏,及从至京师,不满所望,相与谣曰:「去却生菩萨,扶起一条铁。」其无厌如此。
李从珂登基之后,开始走上了李从厚的老路,李从厚在位的时候,后唐主要的不安定军头有两个,是李从珂和石敬瑭;等到李从珂登基之后,就只剩下石敬瑭一个人了。于是李从珂开始想方设法的排挤石敬瑭。我们知道,猜忌手下大将这种事,要么不做,要做就索性一次做绝,李从珂偏偏又不肯下死手干掉石敬瑭,只是想方设法的把石敬瑭从河东根据地调走,于是一来二去,石敬瑭受不了了。
石敬瑭的想法很简单,我肯定是搞不过你了,但是没关系,我身边就是契丹人啊!现在大辽已经建国,我只要许以厚利,借他们的兵过来打你不就 OK 了。于是石敬瑭开始准备和契丹人谈条件,借兵来打后唐。然而此时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盯上了借兵卖国的路子,于是两人开始了疯狂的加注竞争,最后石敬瑭一咬牙:妈蛋赵德钧你不是和我争么?这样,要是你们契丹全力支持我,金银财宝什么的不用说了,赵德钧的那块地方——也就是幽州、燕州的地盘,给你们契丹了!
契丹人知道这个消息都要乐疯了——燕云十六州诶!天哪,这简直就像今天的中国表示要在南海割让台湾给美国一样不可思议,契丹人马上表示,石敬瑭你放手去做,我们大辽是你坚强的后盾!迅速派兵帮石敬瑭打退了来犯的后唐军,一口气就把后唐给灭掉了,李从珂自焚身亡。大喜的石敬瑭马上表示,我不仅要割地给你们,我还想管你们叫爸爸!叫爸爸行不行?
当然行了!辽太宗耶律德光亲自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为晋。
旧五代史·晋书第七十五·高祖记一:是夜,帝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帝手曰:「恨会面之晚。」因论父子之义。
「……咨尔子晋王,神钟睿哲,天赞英雄,叶梦日以储祥,应澄河而启运。迨事数帝,历试诸艰。武略文经,乃由天纵;忠规孝节,固自生知。猥以眇躬,奄有北土,暨明宗之享国也,与我先哲王保奉明契,所期子孙顺承,患难相济。丹书未泯,白日难欺,顾予纂承,匪敢失坠。尔惟近戚,实系本枝,所以余视尔若子,尔待予犹父也……」
石敬瑭忙着叫爸爸的时候,原来吴国的权臣徐知诰干掉了吴国的国主,然后登基自己做了皇帝。为了宣示正统,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叫李昪,定国号为唐——我本是唐朝宗室后裔,妥妥的正统身份,大家赶紧来归顺我吧!
大家表示呵呵。
与此同时,后唐的西川节度使趁着石敬瑭灭唐的机会,也占据了整个四川,登基称帝,国号为蜀。为了和之前的蜀国进行区分,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后蜀。
石敬瑭表示我不管你们了,你们爱咋咋地。
做了皇帝的石敬瑭的主要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契丹人的父子关系,二是小心翼翼的维护和各地节度使的君臣关系。由于石敬瑭认贼作父的事情实在太让人不齿,他手下的节度使们也都十分瞧不起这个皇帝,连以前的亲信也都对他冷嘲热讽。
石敬瑭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同之前后梁、后唐的同行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手下并没有一支战斗力出众的部队。因此在面对各镇节度使的冷嘲热讽时他只能强压怒火,默默忍耐——什么?你说整军备武壮大实力灭了这些不听话的?开玩笑,几次大战把后唐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底子又折腾没了,我还得给契丹爹上供,哪有余粮扩军啊!
这里我们分一点笔墨,说一下契丹人。
契丹人本来是游牧民族,即使建国之后依然保持了原来的游牧民族习惯,皇帝不住在首都,而是没事四处溜达,到哪就把行营一扎,叫捺钵。因此生产力远低于中原,这也是为什么后唐能接连打败契丹进犯的一个原因。而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契丹人得到了无数的工匠与耕地,由游牧民族开始向半游牧半农耕民族转变。而且燕云十六州倚靠太行山脉,向来是中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屏障,过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几乎再无险可守,契丹骑兵随时可以南下,再无阻拦。
石敬瑭对契丹爸爸的朝贡可谓尽心竭力,金银财宝,给!甲胄兵器,给!工匠伶人,给!爸爸生日,送!新年节庆,送!
这就好比美国向中国进行无条件的大规模技术转移一样,契丹的国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长,胃口也越来越大。自然,稍稍有点节操的人都会对石敬瑭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读书人更是如此。因此石敬瑭这皇帝当着当着,开始不舒服了:怎么武将骂我,读书人也骂我啊?为什么我对这些人这么好,他们还要来造我的反?我孝顺契丹爸爸,有错么!
想不开的石敬瑭越想越憋屈,深刻认识到了做一个儿皇帝的不容易。这时候恰好北方的一个名叫吐谷浑的部落不愿归顺契丹,逃到了河东,投奔了石敬瑭手下的大将刘知远。契丹人闻讯大怒,派使者过来谴责石敬瑭,而刘知远又明确的表示了自己是绝对不会把到手的人交出去的,越想越憋屈的石敬瑭忧劳成疾,终于憋屈死了。
《辽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晋,索吐谷浑叛者。《契丹国志》云:辽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责让,晋高祖忧悒成疾。
石敬瑭死了以后,他的亲生儿子年纪太小,手下就拥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做了皇帝。石重贵能力一般,但是贪财好色,而且是个愤青,登基之后就问手下群臣:咱们把给契丹的朝贡剩下来吧?
群臣表示那你不是找死么皇帝陛下,人家打过来怎么办?
这时候一个叫景延广的大臣出了个主意:这好办啊,咱们接着石敬瑭的辈分,还管契丹叫爷爷,朝贡先停,就说这几年国内自然灾害严重,不得不停一下。契丹人……总会理解的吧!
石重贵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靠谱,于是果断停了对契丹的朝贡。愤怒的契丹人马上派使臣过来——孙子!你们活腻了么?
景延广挺身而出:叫谁孙子呢?你牛你打过来啊!哥有横磨大剑十万口,来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第十七:契丹果怒,数以责晋,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卫子中国自册,可以为孙,而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
愤怒的耶律德光立马点齐兵马,南下伐晋。然而由于石重贵此时占据了大义名分,竟然真还有不少人来帮他抵挡契丹人,堪堪将契丹军队挡了下来——这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刚建国不久的辽国战斗力还没能对中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这却让石重贵沾沾自喜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果然是真命天子,牛到不行,于是开始在京城肆意寻欢作乐,疏于朝政。这让许多将领觉得尼玛大晋要完,不如投奔契丹得了。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契丹大军冲破了晋军的防线,顺利的杀到了开封。石重贵沦为阶下囚,被送到了契丹,北宋年间病死北地,再没能看见中原的土地。
话说耶律德光打进开封之后未免也自我膨胀了不少,他觉得,既然你们中原人自己管理不好中原,那我为什么不来管理管理你们呢?要知道,后唐后晋的皇帝可都是沙陀人,同样是蛮夷,他们做得皇帝,难道我耶律德光做不得么?
于是耶律德光迅速的开始了称帝的流程,他先是按照中原皇帝的礼仪进入了开封城,接受了后晋文武百官的投降与朝贺,然后在开封城里按照中原的规矩改大契丹国为辽朝,自立为辽帝。
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备法驾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贺
旧五代史·卷九十九·高祖纪上: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汉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号会同十年。
应当说,当时的人们对于契丹人做皇帝这事并没有特别大的反感——沙陀人做得,契丹人凭什么做不得?然而耶律德光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存勖啊,石敬瑭啊他们虽然是沙陀人,但是人家汉化的好啊!和汉人皇帝基本就没什么太大区别!然而耶律德光却不同,我们举个例子。
辽军(以后契丹军皆改称辽军)原本是没有后勤单位的,那么行军需要补给怎么办呢?军队里有一支特殊的辅兵,名为「打草谷军」,负责跟着主力部队一起前进,每到一处就四散开来,掠夺民众。这个习俗原本是很好理解的,你想契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出征的时候也不能带上一堆牛啊羊啊的一起走对吧,那专门派人出去在驻地附近劫掠一下,或者是打打猎,搜集点食物是个很正常的选择。但是你现在到中原了啊,中原军队是怎么补给的?人家是有正经后勤单位的,靠征兵粮供给大军军需。于是等到辽军进入开封后,自然有人向耶律德光提出来,皇上,咱们大辽的军队,怎么给补给啊?
啥玩意?
补给,就是军粮啊!
为啥要军粮?
不要军粮那将士们怎么过活啊……
哈,你们这群废物,我大辽从来不用这种蠢法子,你们甭管了,辽军自有办法解决军粮的事。
耶律德光不屑的拒绝了汉臣提出的补给请求,辽军一如既往的四处出击去打草谷,实际上这演变成了一场大抢劫,开封及周边人民表示抢劫的我们见得多了,从唐末开始,哪个皇帝没了不得来这么一次,不过哪有像辽军这么凶残的啊!其他军队还惦记着给我们留口气,以后等着收税,这尼玛辽军来了直接断根啊!索性造反了得了!
民众造反,各地节度使也十分不爽。当初大家觉得契丹势大,后晋快玩完了所以才来投靠契丹,这很正常,之前几十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因此谁也别笑话谁。可是投降了之后你辽国皇帝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你也不封赏我们也不放我们回去,就把一堆节度使都扣在京城你身边,天天陪着你扯淡,哪天你不爽了把我们咔嚓了怎么办?
于是在军民齐心合力的反对之下,辽军开始发现自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随时随地都得提防射来的暗箭。加上此时天气渐渐炎热,辽军开始大面积非战斗减员。耶律德光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带着抢来的金银珠宝退出中原。临走时他还在抱怨:这尼玛中国人太难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辽皇帝在半路上因为天气炎热而得了重病,死于「杀虎林」,之后这个地方就被改名为「杀胡林」。因为天气炎热,大家恐怕把他的尸体运回去之后会高度腐烂,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一个厨子挺身而出,运用高科技手段把耶律德光的尸体做成了腊肉……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国列传一:是月二十一日卒,时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羓」焉。
还记得石敬瑭是怎么死的么?
手下刘知远收留了一群契丹人看上的吐谷浑人,引得契丹人大怒,石敬瑭既得罪不起契丹人又搞不定刘知远,活生生窝囊死了。
石敬瑭都搞不定刘知远,他侄子自然就更拿刘知远没辙了。当时刘知远是河东节度使、中书令、北平王,这地盘跟当初梁晋相争的时候李存勖的地盘基本上是一样的。刘知远是个聪明人,知道石重贵挡不住契丹人,于是契丹发兵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挡着——然而也没跟着,跟耶律德光的说法,是我替您看守河东,防止八路,不对,是刁民作乱。
淳朴的契丹人民哪见过这个,还觉得刘知远是大大的良民,很是奖励了一番。
然而耶律德光在开封城里称了帝之后,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了——怎么别的节度使都来朝贺我,就你在自己地盘不动弹,派几个手下来糊弄我?你这是要造反啊!但是由于在开封周边抢劫实在抢的太爽,刚刚称了帝接触到中原王朝这套奢靡堕落的君王享乐之道的耶律德光就决定等自己爽够了再收拾刘知远。
刘知远很忐忑。
一方面,由于前期保存了实力,自己现在是契丹人之外中原最大的军头了,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另一方面,刘知远根据多年经验断定,契丹人不耐热,又肆意抢劫,在开封待不了多久就得撤。如果自己能熬到契丹人撤兵的时候,那么挥军南下,弄个皇帝当当也不是没戏的。他的手下果断看穿了自己老大的那点小心思,开始不断撺掇他称帝。
终于,契丹人统治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刘知远毅然称帝了。他声称,自己实在是看不下去契丹人卑劣的行径了,一定要解万民倒悬于水火,驱逐鞑虏,复我大晋!一时间大家群起响应,各路豪杰纷纷来投。同时刘知远还不断派人前去安抚那些投降了契丹人的文武大员们,声称绝对理解他们在当初的无奈之举,日后绝不搞清算,于是顺利的趁着契丹人退出中原的真空期掌握了中原局势。
稳住了局面的刘知远先是宣布一切契丹人委任的大小官员依然有效,然后又宣布自己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朝,因此国号就用「汉」,最后宣布自己将沿用后晋「天福」年号,表示不忘旧主。
大家纷纷称颂刘知远真是个好皇帝,选择性的无视了刘知远是个沙陀人,刘姓是为了在中原混得开半路后改的这种事。
这时候退出了中原的契丹人终于成功的染上了中原王朝的恶习,开始搞起了官僚主义与享乐主义,开始汉化的部落与仍然保持着游牧传统的部落之间冲突频繁,无暇南顾;南唐君臣正忙着搞政治斗争顺便和更南边的几个小国撕逼,完全没心思北上;而后蜀,后蜀一直就是五代十国中的笑话,契丹人退出中原前一些人准备投靠后蜀,然而后蜀君臣从接到消息到决定派兵接应就花了两个多月,这时候刘知远已经差不多统一中原了,结果自不必说,抽出手的刘知远将后蜀一顿暴打,后蜀损兵折将寸土未得……
这种情况下刘知远的感觉很好,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当年在他身边劝进的手下们也都摇身一变身居高位,大家每天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捞钱,同时收拾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其刮钱手段之狠、收拾百姓手法之凶残简直匪夷所思,比如宰相苏逢吉曾经拟定过一个政策:小偷一经逮获,全家及邻居都跟着一起执行死刑!亲们,想想看你作为一个良民在家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忽然来了一群人说你邻居偷了东西要灭你满门,你什么心情?简直酸爽啊!后来这条政策到底因为反对意见太大而作罢了,然而其他奇葩政策却层出不穷,比如金星白天出现了,有人看了一眼就被腰斩的;征粮食的时候将「鼠雀耗」从每斛加收二升升至加收二斗的(相当于提高了十倍);上厕所要饭也要额外交税的;死了人不给钱不让棺材出城的……
然而在这种强力的折腾之下,后汉的统治依然还很稳固。像军委二把手史弘肇、中央警卫司令杨邠、财政部部长兼总后政委王章这些同志虽然残暴的一比,然而却高度重视军队建设。所以在高压镇压之下,后汉的统治竟然还很牢靠的样子。
但是刘知远的身体却没那么牢靠了,多年的武将生涯令他暗伤累累,在登基后一年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老臣们颇为不服这位新皇帝,经常在他面前大打出手,甚至拔刀动剑。刘承祐在朝堂上说点什么甚至会被这些老臣们直接顶回来,有时候碰上嘴贱一点的臣子还要附带一点嘲讽伤害——皇上你什么都不懂,就别吱声了,看我们做就行了。刘承祐的心里极度崩溃,这你们根本也不拿我当皇帝啊……
于是崩溃下的刘承祐开始了夺权大计,这个周密的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列出必杀的名单。
第二,谎称皇上召见,将这些人诳进宫里拉一波 A 之。
第三,干掉这些人的家小。
相当的简单粗暴……然而由于这些老臣们过于嚣张跋扈,压根没想过刘承祐敢对他们下手,这事竟然就这么成了!杀掉这些跋扈大臣的刘承祐兴奋的手直哆嗦,立刻开展了血腥的大清洗,一时间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满地。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承祐的必杀名单中有一个人,是领兵在外的,那就是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郭威。本来刘承祐是派了人准备暗中干掉郭威的,但没成想消息走漏,未果提前有了防备。本来这也没什么,郭威人品向来很好,刘承祐完全可以采取怀柔政策将他笼络过来,但是!
但是之前搞死其他人的时候刘承祐实在是太兴奋了,顺手把郭威全家都咔嚓了!一个活口都没留下!只有郭威早年收的一个干儿子郭荣因为同样领兵在外逃过一劫。
郭威表示呵呵,来,咱们战个痛吧。
有点慌的刘承佑把一众臣子叫来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询问退敌之策。开封尹侯益是个明白人,说:「叛军好多家属都在城里,咱们关门不出,然后每天让家属到城楼上「狗蛋」「二傻子」的这么一喊,没几天这事就搞定了。」刘承佑琢磨了一下,扭头看向自己的叔叔慕容彦超:「长者,你怎么看?」
慕容彦超是刘知远的同母异父兄弟。这哥们非常能打,孔武有力,曾经在李嗣源手底下当过兵,活生生打到刺史,可见战斗力惊人。此人连鬓络腮的胡子,黑乎乎一张麻子脸,端的吓人,因此在江湖上有个诨号,叫阎昆仑。
刘知远对他这个兄弟非常不错,慕容彦超有次犯了死罪,是当时还在给别人打工的刘知远拼命把他保下来的。所以刘知远当了皇帝之后,慕容彦超就果断跑回来辅佐自己兄弟来了。然而这货自我感觉实在太好,总是和刘知远手下的将领们发生冲突,最严重的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刘知远派他和手下的大将高行周——这哥们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五代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高思继号称五代第一名枪,你们就能知道这哥们有多 NB 了——一起去讨伐杜重威,高做一把手,慕容是二把手,到了目的地俩人就开始掐,慕容彦超各种人身攻击高行周,什么你有个女儿是杜重威的儿媳妇,你家和他家不干净啦;什么你这浓眉大眼的,想不到也叛变革命要准备投敌,不然为什么还不赶紧攻城啦;什么你家这白马银枪都是吹出来的,到了战场上分分钟被人干掉啦之类的。高行周气的要死,但是人家是天子的兄弟,又没办法真的打死他,于是一来二去,终于刘知远知道这个事了,心想尼玛你们再闹一闹别特么出事啊,果断亲征。
刘知远到了军营之后,高行周痛哭流涕,狠狠的在刘知远面前告了慕容彦超一状。当时高行周情绪激动到什么地步呢?《新五代史》记载,「行周不能自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
也就是说,这哥们拿一坨屎糊住自己的嘴,边往里塞边告状……
五代第一名枪之后啊同学们!日后的齐王啊同学们!这都被挤兑成什么样了……
于是刘知远果断把自己兄弟给收拾了一顿,让他去给高行周赔礼道歉。慕容彦超硬着头皮道了歉,总算这仗可以继续打了。然而虽然不能继续恶心高行周,慕容同学还是想在正面战场上靠军工来羞辱一下他——你不是说杜重威城高兵多不能贸然攻打么?老子偏要打!于是天天跟他兄弟墨迹,墨迹来墨迹去,终于刘知远决定:打!
于是就挂了一万多人,人家什么事都没有。最后还是靠围城逼得杜重威投降才算了事,想必大家都能对慕容彦超这货的水准有所认识了。
于是面对着气势汹汹的郭威大军和用期待眼神望着自己的刘承佑,慕容彦超露出一个淡定的笑容:「不要怂,就是干!」
好!不守城了!出去跟他们野战去!
侯益一看,这尼玛后汉国要完,带着一支人马投敌带路去了。刘承佑当然很气愤,气愤之余欣慰的发现自己这个叔叔还是很能靠得住的。龙心大悦之下决定去劳军,出城之后皇太后很担心,就托太监给慕容彦超带了句话:「皇帝还小,你这个当皇叔的可得保护好他啊!」
慕容彦超哈哈大笑:「那都不是事!皇上,有我在,你就放心住这都没问题!你看我明天喊一嗓子对面就都投了!」
刘承佑也哈哈大笑,好,朕明天亲自给你观敌掠阵!
第二天,刘承佑高高兴兴的出城来观敌掠阵,慕容彦超高高兴兴的到阵前大喊:「兄弟们,我是你们的慕容啊!大家都回来吧!哎我擦,怎么射箭了……哎我擦,还射……哎……不好了快跑!」
乱军之中,慕容彦超大败逃跑了,刘承佑,卒……
郭威的命运比较坎坷,他原本是官宦之后,爸爸是顺州刺史,后来刘仁恭这个二五仔打顺州的时候把他爸爸杀了。于是郭威一下子从官二代变成了孤儿。
在市井中成长起来的郭威成年之后已经完全看不出以前那个小少爷的影子了,他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流氓闲汉,在潞州颇有名气,能打,能喝,好面子,爱和人制气。有天他到街市上去,碰到个很牛的屠夫,他就过去找茬。至于找茬的经过,正史上没写,但估计是这样的:
郭威坐下道:「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屠夫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郭威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屠夫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这屠夫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才用荷叶包了。郭威又道:「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屠夫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屠夫道:「着人拿了,送将府里去?」郭威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屠夫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郭威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屠夫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屠夫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火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郭威早拔步在当街上。
没错,日后大家考据,认为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艺术原型,就是郭威。
然而屠夫并没有动手砍人,而是敞开怀,把刀递给了郭威——真要 NB,你弄死我!
郭威仰天长笑,我活了十八年,还没见过这么贱的要求。于是接过刀,一刀刺死,干净利落。
围观群众们一片哗然,然而郭威这时候体现出了不同于鲁提辖的作风,他拎着刀切了点熟食,坐在屠夫的尸首旁边喝上了小酒,坦然的被官差抓了起来。潞州留后李继韬知道这事后十分高兴——这是勇士啊!要知道五代的时候最缺什么?缺勇士啊!所以这位李留后很开心的就耍了个花招,先偷偷的把郭威同学放跑,然后大肆宣扬这个万恶的杀人犯越狱潜逃了,再悄悄的把他招揽到自己麾下。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李存勖发现这小伙子十分能打,而且居然能写会算,立马将他编入了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还当上了个小官。
在从马直里,郭威遇见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贵人,当时同为打工仔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刘知远当时是李存勖亲军都虞侯,看到手下一群老粗里有这么个能写会算还勇武过人的小伙子,自然是亲近有加,于是屡屡提拔。终于,等到刘知远转正成为皇帝后,郭威被拜为枢密副使,相当于三军副总司令。等到刘知远挂掉之后,郭威更上一步,被任命为枢密使,掌握全国兵马。
当郭威还是一个亲军小校的时候,他遇上了年老外放的宫女柴氏。柴氏一看哎哟,这小哥不错啊,身强体壮,脖子上还纹了只小雀儿,够拽,够酷,于是主动出击,嫁给了郭威。结婚之后柴氏有个侄子,乖巧伶俐,跟着他们夫妻俩一起生活,郭威很喜欢这孩子,加上当时兵荒马乱随时有战死的风险,干脆就把这个孩子收为养子,就是日后的郭荣。
言归正传,郭威打回了京城,纵容手下大肆劫掠了三天——这是应有之意,五代的时候没钱是没人替你打仗的——然而开始一本正经的和大家讨论后汉帝国的继承问题。
文武百官十分呵呵,还继承个毛线啊,郭爷您就来做皇帝呗。
郭威说那可不行,我是来清君侧的,怎么能自己做皇帝呢?虽然皇帝死在了乱军之中但是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对不对。更不用提刘知远的几个兄弟刘崇刘信什么的都重兵在握镇守四方万一我登基了他们造了反我怎么办……
那怎么办呢?大家十分挠头,郭威说好办,刘知远不是还有个儿子刘承勋在京城里么?拉出来立为皇帝啊!太后知道这事之后赶紧过去劝郭威,说刘承勋身体不行常年卧病,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千万不能立他啊!为了证明这点甚至叫人把刘承勋给抬了出来让文武百官看了一眼,大家一看这货果然进气少出气多,纷纷都说不行不行,这病歪歪的肯定不能做皇帝。
那怎么办呢?大家又开始挠头了,不行郭爷您就做了皇帝吧。
不行!我郭威岂是那等背信弃义之人!这个皇帝必须要找刘家人来做!
于是大家只好开始翻刘氏宗谱,挨个挑选,选来选去,郭威眼前一亮:咱们就让刘赟来继位吧!
刘赟,武宁节度使,其生父刘崇,河东节度使。当时刘氏一族重兵在握的节度使只有三位,让刘赟来继位,一下子就讨好了其中的两个,简直聪明到不行。大家纷纷点头,然后郭威做主,派人去迎接刘赟进京!
一时间大家心中嘀咕,莫非郭威真是如此公忠体国?这帝位唾手可得竟然就这么让出去了?正在大家心中嘀咕的时候,边关急报:大事不好,契丹人打过来了!
这是十分神奇的一件事,游牧民族的行动力极大的依赖马匹,而马匹的生长规律基本上是「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因此几乎所有的大规模侵袭都发生在秋天。然而郭威打进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大冬天了,这个时候契丹人的狼子野心突然发作,不顾畜力的发动侵略战争,实在是令人唾弃。
于是郭威毅然挺身而出,领着大军准备去好好教训以下这些不顾自然规律,肆意出兵的契丹人。
然而大军刚到澶州,士兵们就哗变了,大家把郭威从大帐里生拉硬拽出来,厉声喝问到:现在大家决定让你来做皇帝,你说,你是做呢还是做呢还是做呢?不知所措的郭威说哎呀那怎么好,我郭威不是那样的人,再说你们看连个黄袍都没有……心领神会的手下马上变出来一匹黄布,披到郭威身上山呼万岁,郭威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基本上是这样的:
因为郭威实在太有皇帝气魄了,以至于黄袍加身的时候契丹人也感受到了这股浓浓的王霸之气,良心发现自动退兵了。大家于是开开心心的班师回朝,这时候刘赟还不知道这事,正在兴高采烈的往京城赶,然而就被郭威的人控制住软禁了起来……返回京城的郭威在后汉太后面前痛哭流涕,说不是我郭威想做皇帝,实在是三军意愿难违啊!哭够了之后,郭威擦擦眼泪,登基去也。
郭威这么一顿折腾,老刘家的几个有实力的节度使一个被他软禁了,一个的儿子被软禁了,另外一个叫刘信的家伙被吓得自杀了,至此,郭威终于可以放心的登基了。大家给他排了下族谱,发现他的血统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身上,因此国号就叫「周」,史称「后周」。
平心而论,郭威是个很不错的皇帝,他节俭不奢,又励精图治,大周朝在他手下,很有点中兴气象。然而他登基的时候年纪就已经很大了,因此在位四年就死了。他的养子郭荣继位(还记得前文提到的么?郭威的亲生子女都被干掉了),是为周世宗。
后周新皇即位,有一个人十分高兴。
这个人就是刘崇,大家还记得那个被郭威忽悠了的刘赟么?刘崇是他爸爸,刘赟这个倒霉孩子在郭威继位之后就被干掉了,得到消息的刘崇顿足捶胸大骂郭威,然后再山西搞起了独立,国号依然是后汉,不过因为所处地理位置太偏僻,大家也叫他北汉。
刘崇知道郭威死掉的消息之后觉得,郭荣肯定没他爸的统御力,手下的将领桀骜难驯,一时间多少会有点人心浮动,我趁这个机会打过去,光复大汉基业指日可待啊!
然而北汉此时实力不足,正面硬刚后周的话多少有些心虚。刘崇冥思苦想,忽然有了主意——有困难,找契丹啊!我去求契丹人和我一起出兵不就完了么!
打定主意的刘崇开始和契丹人联系——石敬瑭当年叫你爸爸,我退一步,叫你叔行不?叔,咱们一起出兵打后周呗,打下来了我许你金银财宝,工匠美女,难道你们就忘了当年开封城畔的打草谷了么?
契丹人心动了,尼玛,上次进中原大肆抢劫了一番,那个滋味啊!简直 exciting!于是两家一拍即合,气势汹汹的向着后周过来了。后周朝廷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大家赶紧到一起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郭荣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朕御驾亲征,和他们一决胜负!
终于,双方在山西高平相遇了。相遇的时候后周的形势很不利,由于行军的节奏没掌握好,后周的前锋提前抵达了战场,而后军被甩下很远,而北汉和契丹人则早早抵达了战场,严阵以待。当时只要北汉与契丹大军合围而上,一鼓作气就可以吃掉战场上的后周军队,而郭荣本人也在这支队伍里。
然而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刘崇自动开启了装 13 模式,他派人通知契丹人:你们歇着吧,老子就足以灭了对面了!契丹将领仔细观察了一下后周的军阵之后表示,大兄弟,我看对面阵列森严,要不咱们还是一起 A 过去吧?刘崇嗤之以鼻,你们这些契丹怂货,老实歇着吧,今天就看我们北汉如何摧枯拉朽得了。契丹将领耸了耸肩,表示既然你非要装 13 那你就去吧,回到了本阵,严令手下不得擅自出击。
于是刘崇率领手下的北汉大军顶着逆风冲向了后周的军阵。不得不说,刘崇的估计还是挺准确的,两军交锋不久,后周的右翼就被打垮了,骑兵主将落荒而逃,步兵阵列被冲击的一塌糊涂,这后周眼瞅着就是要完的节奏,刘崇似乎已经能看见胜利女神向他掀起了裙角……
郭荣一看这不行啊,眼下这是分分钟要被团灭的节奏啊!于是亲自顶着箭矢上了前线,手下将领一看自己老大如此之拼,顿时纷纷红了眼,这其中,禁军将领赵匡胤——没错就是那个赵匡胤——大喊「主危臣死」「我将带头冲锋」领着人打出了一波反冲锋,乱军之中北汉的领兵大将张元徽被周军斩于马下,北汉士气大降!
而与此同时,契丹部队眼看着北汉崩盘,许多不明真相的契丹群众就跑去问带队的杨衮同学,说咱们是不是该上了?
呵呵,上你妹,刘崇说了,他行他上呗,你凑什么热闹!
于是契丹部队在一旁全程完美酱油,最后北汉全军溃散,契丹人拍拍屁股,绝尘而去。郭荣同学就这样搞定了自己登基之后的最大一场危机。
班师回朝之后,郭荣痛定思痛,先收拾了战斗中表现很渣的几个将领,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军大练兵行动,总体原则就是清退掉不能打的,从地方上选拔能打的进来,成绩斐然。在高平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赵匡胤,顺利的升职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成为了禁军的高级将领。
郭荣整军备武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总要找个目标开开刀看看成效怎么样。看来看去,北面的北汉和契丹还是有点凶,上次能打赢有侥幸的成分,贸然动武太危险,不划算。而南面的几个国家像南唐后蜀之类的水到不行,正好拿来练兵。于是连续发动了几次战争,打的南唐后蜀叫苦连天,南唐皇帝最后主动放弃皇帝尊号,称臣认怂。郭荣这下心里有底了——朕这禁军,行!
我们之前说过,南面的几个国趁着中原大乱的时节专心挣钱享乐,物质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很硬,然而在军队建设上却几十年如一日的毫无成效。同时由于南方战乱较少又很富庶的缘故,几个国主也都荒淫的一比,比如说南汉国主刘龑,他家占据了两广一带——那时候这还是很不受待见的地方,大家都觉得这里气候炎热满地瘴气简直是糟透了——靠海上贸易挣了不少钱,于是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喝玩乐,荒淫到耸人听闻。最匪夷所思的是他认为臣子如果有家室就会不肯尽忠于自己,所以想在他手下做官必须自宫……后蜀的国主虽然没这么夸张,但是也差不了多少,穷奢极欲到连夜壶上都镶嵌了数枚硕大宝石的地步,号称「七宝壶」。可想而知这样的国家战斗力会怎样了。总之郭荣在南边转了一圈之后决定:朕先留你们几个一阵(反正想打随时能打下来),先集中精力解决掉北面的对手吧!
如果郭荣的这次北伐成功的话,中国之后一千年的历史或许就要被重写,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事实上郭荣在北伐途中就因为常年征战导致旧疾复发,不得不回京养病了。但是这次北伐中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郭荣在路上批阅奏章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点检做天子」的牌子!点检,就是殿前都点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禁军总司令。更神奇的是等到郭荣病重回京之后,整个京城都开始暗中流传「点检做天子」这事了!愤怒的郭荣立刻决定,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不要再干了,赵匡胤,你对我忠心耿耿,你来做这个都点检!
赵匡胤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好的大王!是的大王!
郭荣回京之后缠绵于病榻之上,不久就一命呜呼。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咳咳,还记得么?郭荣是郭威的养子,人家本来姓柴的),继位后不久,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契丹人又在大冬天打过来啦!!
为什么说又呢?大家或许还记得,就在十年前,契丹人也曾如此反人类的在大冬天发动过一次侵略战争……
于是赵匡胤毅然挺身而出,领着大军准备去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顾自然规律,肆意出兵的契丹人。
这一次士兵们没走出去多远,到离开封城仅二十多里的陈桥就哗变了,大家把赵匡胤从帐篷里拉出来,没什么说的,又一次黄袍加身。许多士兵激动的流下了热泪:还是原来的剧本,还是熟悉的味道……
大家开开心心的杀回京城,契丹人一如既往的感应到了赵匡胤的王霸之气,悄悄的退了兵。而开封城里掌管禁军的一系列军官「恰好」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子兄弟,赵匡胤跑到小皇帝和太后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道,不是为臣想造反,实在是民意难违啊!来,我这有封禅让的诏书,您赶紧签了……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节度使的藩镇是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按理来说,这次兵变只是五代百年战乱中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政权交替,赵匡胤登基的时候,谁也没法保证大宋不会是又一个后周,或者是后汉,抑或是后唐。然而通过杯酒释兵权、组织南伐等几件大事,新生的大宋不仅立稳了脚跟,更茁壮了成长了起来。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朝一次次不断南征北战,终于在 979 年基本统一了全国,彻底终结了五代乱世。
整个五代乱世,自 907 年朱温废唐建立梁朝开始,至 960 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大宋建立,短短几十年里,历经五朝十几个皇帝,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大地血沃千里,直杀得人头滚滚,满目疮痍。五代历时虽短,然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极其巨大的,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割让,令中原王朝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只得一次又一次被动的应付南下的游牧民族。五代之后,三百余年大宋开启了另一段盛世。恰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如何理清宋朝的历史?
PS.以五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已上线:
鼓角英雄传之五代风云录
读者催更群:958752351
有声版及更多内容请见我的个人公众号:「丧心病狂刘老湿」。备案号:YXA1bKrZBRYcxMjwK1ocPD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