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2022-08-11T00:00:00Z | 34分钟阅读 | 更新于 2022-08-11T00:00:00Z

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如果大家认为「剥削」就是自己挣 10 块钱,资本家抽走 7 块,只给留 3 块。那这个话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因为这掩盖了剥削的残酷本质。

资本主义的核心并不在「私有制」(其实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有私有财产了,封建时代也是,但都称不上资本主义),而在于「资本做主才是第一要义」,简称「资本主义」。

由此导致的局面就是,资本凌驾于人类之上,人类为资本服务。

而并非人类拥有资本,资本听命于人。

虽然资本主义环境下有财产私有制度,但这极具迷惑性,容易让人误以为资本家是资本的主人(财产所有人)。

但实际上,资本家只是傀儡、人形外壳、传声筒、使魔、皮囊、英灵(随便你们叫什么吧),资本本身才是真正的「主人」和「灵魂」。

到了这一步,资本即将展现它真正的杀伤力――异化。

上面那一大坨文字看不懂没关系,下面讲点简单的,举个例子。

比如你是一个老板,搞到(甭管是捡的研发的还是买的)一把超级牛逼的镐头,能让矿工挖矿的产量提高到原先的 10 倍。

假如你面前有两个人,一个是超级矿工,即便不用这把超级镐头,他也能挖 10 个单位的矿(用镐头将会是 100)。

另一个是包身工,他只能挖 1 个单位的矿(用镐头就会变为 10)。

现在,包身工在你面前跪下来了,他儿子得了白血病,他恳求你把超级镐头分配给他,他不介意被剥削,他愿意挖出来的矿你得 7,他得 3(换钱给儿子治病),实在是不行,你 8 他 2 也行。

超级矿工的辞职报告也递上来了,他的兴趣是做菜(虽然他的天赋是挖矿),他想改行当厨师。

你把镐头分配给谁?

别想多了,犹豫必将败北。

作为称职的资本家,你给超级矿工跪下了。

你求他拿上超级镐头去挖矿,你许诺跟他五五开分成,如有必要,你还可以只拿 100 个单位中的 40,他拿 60,折成股份也行。

你甚至允许他每天只挖半天矿,另外半天可以兼职做厨师。

至于那个可怜的包身工,谁叫他不努力呢,是吧。

又或者,等超级矿工挣到钱,你的企业也成功上市,你再用财税渠道和福利政策「转移支付」给包身工,那样,你,包身工(和他倒霉儿子),超级矿工,就「共赢」了,是吧。

怎么样,如此温情脉脉、优胜劣汰、按劳分配,是不是很市场经济,很效率优先,很兼顾公平?

是不是跟政治(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里讲的剥削不一样?

不一样就对了,教科书太仁慈,不敢告诉大家剥削的残酷本质。

好,再回到前面说的「以资本为主」、「异化」。

上文就是「以资本为主」、「异化」的例子。

――「以资本为主」,所以,资本不是分配给最需要它的人,而是分配给最能实现他价值的人。

――「异化」,所以「劳动」(其实喜欢做菜)被扭曲为「就业」(挖矿最出成果)。

而就在这「以资本为主」和「异化」的过程中,「剥削」粉墨登场。

再次强调一遍,剥削并不(或不仅)表现为对成果分配的掠夺(如各种三七开,二八开,「剩余价值」),剥削真正残忍的面貌在于对时间与自由的剥夺。

本来,自由与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或应该是)平等的,谁都是一天 24 小时(就算马云资产是我的一亿倍,他的一天也变不成 24 亿小时)。

然而,一旦进入「以资本为主」的「异化」过程,你的自由将不再是你的自由,你的时间将不再是你的时间。

你不能自由的,随心所欲地去「劳动」,你只能有目标有任务地去「就业」,并为此消耗时间。

但是:

第一,时间是不能重叠的(虽然资本允许重复投资)。

你花时间学习使用超级镐头,就不能同时陪伴白血病儿子或做菜,正所谓「放下砖头没钱养你,抱起砖头没时间陪你」。

第二,时间是不会倒流的(虽然投资可以撤回)。

当某一天,你花光了挖矿换来的钱,儿子依然死在了病榻上,又或者经济危机,你就是花时间学了怎么使用超级镐头但依然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为此耗费的时间照样流逝,永不回头。

这才是剥削的真谛――你必须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而非直接满足自身需要)来消耗时间(然后再诉诸于市场交换),而且,不论你的消耗能否换来自身需要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时间都被实打实的消耗了,不可重叠、不可倒流、不可撤回、不可再生、不可增殖。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问题了。

为什么资本家明明拥有大量资产,却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因为还需要时间啊!

资本要实现自身价值(增殖),就必须通过运作(生产,经营,市场交换)的过程才能实现,而维持这一运作过程,需要包括资本家在内的全人类全身心投入,而「私有」却偏偏能保证大家死心塌地去投入。

因为「私有」能划分出「所拥有的」和「所需要的」。

要满足「所需要的」,就必须提供「所拥有的」来交换。

作为资本代言人的资本家,他们打开了名为「市场」的炉盖。

无产阶级,他们往熔炉里投入了名为「时间」(也可写作「花时间做事」)的燃料。

从此,他们的时间不为自己而生,而为资本支配。

资本家?就一烧锅炉的。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是「解放全人类」,而非「打倒资本家」。

追根溯源反剥削——劳动大同论

前文大致讲了一下剥削,接下来探讨下如何反剥削。

咱说来话长,从根上开始挖啊。

一、人类的生理基础(生物属性)并不绝对平等

这一点很好解释,高、矮、胖、瘦、美、丑、壮、弱、笨、聪明等等,这些生理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二、生物属性的不平等被社会属性「加权」放大

单纯的人类生物属性差距在「直接产出」上的差距倒还好。

比如,你体力是我两倍,直接比打猎的话,我俩所获猎物的差距按说不该大到离谱。

但是,如果算上社会属性的「加权」(无论人力资源还是物资,都自然而然向强者倾斜),比如,你会因此被分配更好的工具,去更好的猎场,有更优秀的合作伙伴,娶更好的老婆,养更优秀的子女,获取更有利的资源之类的。

这一系列要素叠加之后,差距就大得离谱了,远超两倍。

好比马云的资产是我的一亿倍都不止,但他的体力、智力、寿命绝不可能是我的一亿倍。

这种差距背后是人类社会属性在起到调配作用(大家总说的马太效应)。

三、上述不平等放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诞生资本主义

下面简要捋一捋这个过程。

最先是在人类全体努力和某些优秀人物的带头作用下,人类所获物资越来越多(不论是打猎,刀耕火种,采果子还是摸鱼),开始出现有过剩的产品。

这很正常,毕竟,生产力发展嘛。

但请注意!

这时候的「过剩」只是相对于人类老祖先光屁股下树而言,还不足以产生资本主义,但是,却也足以在人类社会中产生私有、等级、家庭等等区别,足以打破早期原始人类的平均主义了。

然后,再积累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种过剩越来越多(仅相对于原始社会而言,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丰富),那么,私有制、人身依附关系、政治、经济等概念和领域愈发成熟和复杂。

不过,这时期的产品虽较之原始时代更为丰富,但过剩的并不多,生产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

再然后,等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成熟,这就量变产生质变了。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生产出来的物质「超过了过去一切时代的总和」(马克思说的,没记错吧),丰富到了「用于交换的东西远超满足自身需求」的程度。

比如,三星一年生产多少部手机?他们才多少雇员?生产出来的手机是不是远超他们公司自用的需求?接下来最头疼的问题是不是把「自己用不完的」卖出去?

好,这就到我们现今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了(全球意义而言,不因有那么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改变整体性质)。

请注意,这里的「资本主义」,不是所有权意义上的「私有制」,这玩意儿从原始时代晚期就有了,时至今日,它与旧时代的区别已经不在于是否私有制了,而在于「是否使资本增殖」。

也就是说,即便同样基于私有制,但因为生产过剩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差异也产生了。

旧时代的私有制主要是生产用于满足自身(及家庭成员)的生活(典型如封建时代的中小地主,自耕农)。

获取利润是次要的(绝大部分产品也仅够满足自身需求,能用于交换的过剩产品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多)。

那么,资本主义时代的私有制,那就是,但凡是个资本家(资产阶级),不论大小,都以追求将过剩(大大超过自身所需)的产品交易出去获取利润为终极目标了。

即「资本以增殖为第一及唯一要义」,简称「资本主义」。

四、资本主义又反过来塑造人类社会

前面说过,既然都已经「资本增殖」作为第一要义了,那人类社会从此就有了统一甚至唯一的标准——利润。

人类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不仅仅是指「原本就拥有资产」的阶级,也包括那些「有能力使资本增殖,从而拥有资产」的阶级。

所以,除了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old money」是资产阶级,有些无产阶级因为有能力使资本增殖,也有机会管理、经手甚至拥有资产,上升成为资产阶级的。

当然,反之同理,无产阶级也不仅仅是天生的穷鬼,没能力使资本增殖,从而被淘汰的「原资产阶级」也有下降滑落到无产阶级的。

上述现象,常被资本主义美化为「阶层的自由流动,公平竞争」。

一般人估计还挺向往上文说的「阶层流动,公平竞争」。

问题是,要真这么美好,马克思主义也不至于闹那么大动静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少资本家破产成为无产阶级之后,也挺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真真儿的「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这里面肯定有原因。

举个例子吧。

假设你是一家汽车厂的老板,你觉得某种车型会大卖,所以,你决定增产。

于是,你增购设备、原材料,扩建厂房。

然后,设备厂挣钱了,材料厂挣钱了,建筑队也挣钱了。他们都成功获取利润了。

但是,你生产出来的汽车没卖出去,破产了。

你也得去打工了。

但其实你并不服。

因为,你发挥了渠道作用。

若没有你在前面趟雷,设备厂、材料厂、建筑队就挣不到你的钱。

哦,他们挣到钱了,越来越富,从中小资本家成长为大资本家了,你成无产阶级了。

是不是很不爽?朕的钱!

经济学会解释,这是正常的竞争和「经营风险」。

会劝你认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赶紧收拾东西去当打工人,风水轮流转,竞争是永恒的,没准。

那些赚到钱的设备厂、材料厂、建筑队什么时候也跟你一样赔钱了,他们也得陪你一起打工呢。

又或者,你啥时候逮着机会又东山再起了。

然而,马克思主义会告诉你:「你丫的被糊弄了,这不是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异化」。

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最关键之处,既不仅在于你拥有多少,也不仅在于你生产了多少,更不仅在于你需要多少,而在于你能让资本增殖多少。

你说你拥有很多,但一旦丧失盈利能力,资本只会离你而去,人走茶凉。

老板也不能随便给自己开钱(这一点常被老板利用来装穷叫苦,跟你称兄道弟,要警惕)。

所以,凡是幻想当了老板就为所欲为,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那就是「皇帝的金锄头」思维,要不得。

你说你很能生产,但生产了卖不出去,不能兑现为利润,失败,破产(所以,也不能一天到晚灌鸡汤,加把劲,努力,奥力给。那是蛮干)。

你说你很穷、很饿、病得很重、很需要钱,拜托,你谁啊,麻烦滚远点。

相类似的例子还有其他的。

比如,谁都知道医院少,医生少,看病难,排队难,耗时耗钱耗力。

问题是,你要是提出开设更多的医学院,培养更多的医生,让他们一天几班倒(既满足患者需求,又让医生能轮班休息),多半是会被反对的,因为这对医院的利润没有明显好处(虽然有利于医学院,做教材教具的賺钱),医院未必能挣到钱(这不资本主义)。

所以,就这么熬着吧,大不了,人分三六九等,花更多的钱去更好的医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偏偏又是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很资本主义)。

再比如,谁都知道研发新药救苦救难造福人类,但具体下来,谁投钱,投多少,你指望我,我指望你。

好不容易有点儿成果,那也是「你有你的苦衷,我有我的原则」,患者未必能够立马吃上便宜药。

没办法,要收回成本啊,要获利(用来激励研发人员)啊。

更悲催的是,对于一些罕见病(全世界都只有那么几例那种),那就索性没人投资研发了。

尽管对于家人而言,这些患者就是全世界,但对于(资本主义)世界而言,他们只是无足轻重(不足以提供足额消费,不足以令资本增殖)的少数派。

你看,就连人本身的「使用价值」(比如患者之于亲人)和「交换价值」(比如患者之于市场)都在资本主义经济原理的作用下发生了背离。

还比如,我老婆公司的老总去西藏谈大项目,他倒是谈成了几千万的大单,但动车票才几百块钱,铁路公司巨亏。

仿佛老总几千万的生意跟铁路公司无关似的,但其实大家也都清楚,若没有铁路(或机场,车站),没有国家那么多年的建设,你去西藏谈个毛线的生意。

然而,这类宏观上的价值和贡献又很难计算为微观、直接的利润。

这,就是资本主义塑造出来的世界:一切以增殖为标准!并以此标准为基础,构建起一整套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理论和价值观。

五、比塑造更可怕的是:资本也在异化人类社会

「劳动」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解放……

「挣钱」是为了完成使资本增殖的任务。

按说,这两者是不同的,不该混淆。

但资本主义恰恰有能力将两者混同。

这个能力叫做「交换」(也可以说成是交易、市场)。

前面已经说过了,资本主义是在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么,资本主义就必然有所生产(而且还很强),也必然产生和积累能够用于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

唯一的问题是,上述客观物质条件要通过交换来取得。

你或者是卖东西挣到钱,或者是打工出卖劳动挣到钱,再然后不就可以换取(买)自身生存,发展所需的东西(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娱乐等)了么?我没有拦着不让你生存不让你发展啊,你去买啊,没钱就去挣啊。

这还有什么问题?这不就是劳动?

听起来是不是挺有道理?

其实不是的。

因为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劳动」和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劳动」偷换了概念(异化)。

朋友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越来越多问号?

没关系,我反问几个例子,从反面来解释。

比如,我义务将小区打扫干净,算不算劳动?

算?那为什么没人给我发工资呢?

不算?小区变干净了是客观事实,更何况,我为了扫地,买扫把工具还促进市场呢。

怎么着?劳动还区分为义务扫地和在保洁公司专职扫地?

再比如,我在家带自己的娃,算不算劳动?

算?那为什么我还是没挣到钱呢?

不算?我娃成长了不是客观事实?更何况,我带娃还促进消费了呢。

咋的?劳动还区分为带自家娃和在家政公司专职有偿带别人家娃?

看出问题没有?

在保洁公司或者家政公司上班,我们很容易就得出结论是劳动。

而义务打扫小区和带自家娃,却会让我们有所怀疑。

因为,后者不进入劳动力市场!有使用价值而无交换价值,能产生利益而不能产生利润。

市场!

「劳动」被异化成了「工作」!

只有能够使资本增殖,具备交换价值的「工作」(就业)才被社会认可,才被认为是劳动。

以市场价值来衡量劳动。

劳动的概念被狭隘化,异化了。

请注意!这种异化是如此潜移默化,以至于马克思主义者自身都往往中招(没办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很大程度上脱胎于西方的经济学),不自觉就被牵着鼻子走了。

比如说,即便是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也是工作、就业这样的概念(具体经济政策也是提高就业率,让大家都有工作),而不是让大家都能劳动。

但是!再强调一遍!「劳动」与「工作(就业)」真的不一样!马克思主义者务必将之区分,这是战胜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的钥匙。

需知,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光阶级逐渐分化为两类(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就连剥削本身,也日益分化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剥削大家都能看到,就是资本家(资产阶级)对打工人(无产阶级)的剥削,就是中学教科书上告诉大家的占有更多剩余价值,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各种三七开、二八开、九九六等等。

第二个层次的剥削则是资本对全人类的剥削。就是中学教科书不怎么说,但马克思说过的「异化」。

就是不管是资本家还是打工人,大家的「劳动」(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不论是生产、管理、研发还是销售)统统都被异化(扭曲成)「工作」(使资本增殖)。

剥削的真谛――你必须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而非直接满足自身需要)来消耗时间(工作),然后再诉诸于市场交换,而且,不论你的消耗能否换来自身需要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时间都被实打实地消耗了,不可重叠、不可倒流、不可撤回、不可再生、不可增殖——时间不是为自己所用,而是受资本(增殖)所支配。

而劳动的本质——并非为了资本的增殖,而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由此发生的一切生理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活动——时间为自己所用。

这才是资本主义社会最隐蔽的杀伤力。不亚于乙肝病毒把 cccDNA 嵌入肝细胞核,篡改基因片段。

而有意思的是,这种异化越来越极端,日益成为资本主义自掘坟墓的推手。

以利润为核心,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学越来越「账房化」,人类的劳动(社会经济等一切活动)越来越狭隘化。

就像我前文举的一些例子,像什么义务劳动啦,医院(尤其是公立的)看病难啦,基础科学研究滞后啦,基础性公益性企业(如交通,能源,通信)的贡献被严重低估啦等等之类的。

你明知道这些事物很重要,但就是总觉得抓不住要领,谈来谈去,最后多半又变成谈情怀、爱心、社会责任感这样的隔靴搔痒,而无法突破其经济学核心。

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其自身经济学基础理论没法给上述很多事物一个说法(很多分流到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去解释和研究了),它们的价值无法体现,无法计量,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甚至彻底的解放与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资本主义还真像是人类社会的慢性病,长期相伴,不发作的时候吃喝拉撒睡无异于常人,发作了也是要命的。

六、这种「异化病」很难治

资本主义自身的态度倒是很明确:「寡人无疾」!老子没病!不需要治!市场万能!一切问题都是正常的。都可以归结于自由,流动,竞争。

之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一直在努力,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前文已经说过,剥削分两个层次。

其中,第一个层次(资本家对打工人)的剥削比较容易缓解,不论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多也就到这了),都有的是办法(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福利保障,减轻工作强度,工会制衡,政治权利的照顾)。

但是,第二个层次(资本对全人类)的剥削就难治了。非得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不可。

第一个层次的剥削好比表面症状,相对好治,相对容易缓解。

第二个层次的剥削好比病根,难治多了。

而且,第二个层次的病根不除掉,光是在第一个层次努力缓解症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比如说,原有的「治疗手段」(如高福利等)越来越面临「耐药性」(很多缓和矛盾的手段,投入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受到抵触和反弹,比如奥巴马医改)。

所以,历来都有人努力尝试寻求根治疗法,也进行过不少实践(以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尤其是苏联)。

比如,试图消灭私有制和市场。这样不就公平了么?大家脚底下都不垫砖头,不就没人高人一等了么?

需要啥东西,划拨,想要啥,直接下指令生产,也不需要买卖了。

人为给每一个人安排事做,比如「三个人换一个灯泡」,就算是人人都参与劳动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计划经济」。

可实际上,这条路没走通。

因为,即便是不允许私有,可总该有个所有制吧?总不能「莫须有」吧?

于是,为了对抗「私有」,就有了「公有」。

可是,所有制、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必须是客观具体的,光一个「公有」的说辞,太宽泛。

那么,公有又进一步具体到国有、集体所有。

而为了运行起来更明确,还得更具体(否则,只说国有、集体所有,岂不是你指望我,我指望你,谁都不管事),这就更是一步步具体到政府所有,政府下设的具体机构主管,明确由某某(官员)负责。

至于计划……你再怎么「计划」,你能计划到美国去?

人家说了,我知道你需要这套设备,但我不管你苏联地盘上是什么规矩,起码在我这,这里是市场经济,除非拿钱买(至于怎么挣钱,那是你的事),否则不给。

你能「划拨」自己国内的,还能划拉到我家来?难不成你打我?

更何况,「需求」这个东西的弹性是很大的,好比我早上起来想吃香蕉,然后在办公室看到同事呕吐了,恰好是黄色的呕吐物,一恶心又不想吃香蕉了,想吃苹果,然后在下班路上看到一朵紫色的花,联想到葡萄,又觉得更想要葡萄。

这怎么「计划」?

人类就是这么跳跃,这很正常,这总不能寄希望于「素质极大提高」吧?

所以,计划经济往往容易陷入僵化、保守。

苏联之所以热衷于重工(尤其是军工),就是因为这一类的需求更为刚性,相对较少弹性,可以尽量避免不确定和可变因素,更便于计划。

而复杂多变的轻工,生活消费品,娱乐等领域就是短板了(不方便计划)。

最后就是,公有——国有——官有——实权人物窃取——解体——寡头私有——(更腐败的)市场。

还是没解决问题。

其一,这解决不了人类生物属性天然的不平等。

有些人就是能力强一些嘛,你还能按着他不让全力发挥?

有些人就是弱一些,刀架在脖子上也就那些能耐,逼死也没用啊。

再说了,就算有了更新更好的设备和工具(比如我很前面举例的「超级镐头」),是优先给劳模,优秀职工,先进分子使用还是给后进分子使用?

说是社会主义,身体还不是很老实的「优化」?

普通人就是玩个游戏,也是橙色武器配橙色英雄吧?谁舍得给绿色英雄?

这样的分配方式,跟姓资姓社无关吧?

其二,既然解决不了人类生物属性的天然不平等,那最终还是会走向社会不平等(对立、撕裂、解体)。最终还是消灭不了差距。

苏联还没解体的时候就已经是三六九等了,解体后更是不得了。

由此可见,很多疗法的效果是达不到预期的。我们必须有新的探索。

七、要治「异化病」,必须认识到,要想对抗资本主义,绝不限于所有制领域公有与私有的较量,也不限于高福利式的收买。而更在于更深刻(哲学)领域的「人本主义」。而这就又必须锚定基准点——真正的「平等」,寻找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一般等价物」,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

大家都说「资本是天生的平等派」。

但这句话的意思是「资本以增殖为一切准则,平等的制造并对待一切不平等」。

任何的差距和不平等,它都能平等的找到理由——别问,问就是自由、流通、竞争、奋斗、风险、市场……

所以,请记住前文那句话,资本主义并不仅指「资本私有主义」,而是「资本以增殖为第一及唯一要义」。

那么,资本的平等就是以增殖为衡量标准的平等,本质上是物的平等,而非人的平等。

说到这里,我就必须亮明观点了:

既然资本主义的平等是被掩盖的物的平等(称为「资本主义」),那对抗资本主义就必须跳出「物的平等」的境界,立足于「人的平等」。

人哪里平等呢?

你要是找西方的一些著作,反正是从人格平等谈到尊严,总之就是车轱辘话反复绕,越扯越糊涂。到底还是没能简单说明哪里平等。

而我文章一开头也承认了人类无论是从自然(生理)属性还是社会(活动)属性,从条件到能力都是存在客观上的不平等的,现在又提平等,岂不是自相矛盾?

难道平等是个伪命题?

不是的。

我说的平等,不是指向外部表征,而是指向内核本质:

人的需求本身是平等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的)。

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几个层次的需求,没有例外。

不论能力实际上能否满足,需求本身是平等的。

不论是秦始皇,马云,瞎子阿炳还是我,都是人类。

我们都只有几十年寿命,即便有差距,不会出现几百几千几万倍的差距。

我们的每一天都是 24 小时,而且,不管谁做事都要花时间。管你秦皇汉武,总没本事一天过出 48 小时吧?总不至于他们做事就是「时间停止」,我做事就「岁月如梭」吧?

我们都要吃饭。

我们都喜欢美女。

等等等等。

哪怕地位,资产相差亿万倍,上面我所列举的需求,都是平等的。

而不平等的,只是实现和满足需求的能力。

这就挖到了人类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

需求是人人平等的,但是,需求本身还不是产品,还不能直接拿来使用、消费,还需要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劳动)来实现和满足,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基于自然(生理)属性以及社会属性来「实现」(生产、分配)产品的不平等会体现出来,并且,被「物的平等」(资本主义)所掩盖。

人的「需求平等」VS 人的「属性不平等」。

看起来,这都是人类自己的(也是自找的),就好比被篡改过的基因,被癌细胞压制的免疫系统。

这岂不是没治了?绝症?

我不同意。

我觉得还有救。

从人类社会的基因——劳动,入手。

我们把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为「生产」,产生具体的产品。

一个层次为「劳动」,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

「生产」涉及到的是物,什么生产资料啊生活资料啊,都属于这一层次。

「劳动」则专属于人。只有人能劳动。只有人能产生需求。即便是再「无能」的人,哪怕瘫痪在床发呆,也时时刻刻产生需求。就算是再先进的机器,也无法产生需求,只能生产(制造)产品。

人负责「劳动」,物用于「生产」。

「劳动」产生需求,「生产」产生产品。

一切劳动都毫无例外的产生需求,真正的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

按需分配就是「按产生的需求而非按等待满足的需求」分配。

劳就是(产生)需,(能产生)需就是劳。

消除了一切脑力的,体力的差别,大家都是平等的劳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过)。是个人都会(谁还没需求呢)。

人类产生需求,以需求为动力推动,发展,解放生产。

再也没有人的时间会被浪费(因为每时每刻都能产生需求),人类的任务也不再是从事直接生产产品并交易增殖。

将劳动(产生需求)锚定为平等派。

人人都能产生需求,相当于人人都在劳动,真正的人人平等。

「工作是为了活着」变成「活着本身就是工作」。

「人对人的压迫」变成「全人类对物的支配」。

也就不存在剥削。

八、上述第七点提出了治「异化病」的观点(哲学)基础,而生产力的发展将提供现实的客观物质条件

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为缩小人类自然属性差距对劳动本身的影响拉开了序幕。

马列等前辈在创立理论体系的时候,世界还在享受第二次(甚至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而今天的人类都走到了第四次工业(科技)革命的门槛。

前辈们所处的时代,还只能在理论上提出「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这一概念,而随着现代的发展,「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正越来越走向现实。

在十九世纪,工厂就是工厂,车间就是车间,拧螺丝的、挥镐头的、浇铁水的……泾渭分明。

抽象的「劳动」与具体的「生产」,几乎完全重合,看不出分离。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具体的「生产」在外部表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有可能大家都变成了按电钮的、敲键盘的、搓手柄的。

在以往,飞行员是非得要亲自坐进驾驶舱的,身体不好还当不了呢。

而现在,喝快乐水的宅男都可以用手柄操作无人机把炸弹扔敌人头上。

真实的战场上,士兵必须手脚健全,能跑能跳。

而在《使命召唤》这个游戏里面,哪怕玩家腿断了,只要手能动,在鼠标键盘的操作下,屏幕里的人物照样飞檐走壁。

在十九世纪的车间里,搓棉纱和拧螺丝是完全不同的,对应不同性别、年龄、技能、身体素质的工人。

而在智能手机的网游里,「每日任务」(不论是采矿,扫荡,还是摸鱼,种菜)都只需要点击「一键实行」。

所谓的「职业」,也不过是属性和技能面板有差别,玩家自己还不都是点屏幕按按钮?

又不需要玩家背着镐头、大剑、铁炮、神臂弓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亲自上。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不同意了,「你那说的都是游戏,不是现实」。

可问题是,未来呢?再往前一步呢?

如果游戏作为虚拟镜像链接而存在,背后都接通了实体呢?

假如《使命召唤》背后链接的是人形战斗机器人呢?

假如你玩的网游背后,链接的是农业生产基地、养殖基地、矿山呢?假如你的每一击「一键实行」都抽象概括成了「生产」指令呢?

敢不敢畅想一下,人工智能、自动化、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科技的未来?

正是有了上述科技的铺垫,人类在具体「生产」上的差异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将「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炼出来。

这才有了我在前文中提出的:产生「需求」而非「产品」的劳动,才是最本质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

只有认清楚这一点,才能迈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从根本上消灭剥削。

这不是靠被动「享受」产业升级能解决的问题。

我历来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上。这仍然只是缓解症状,不是根治。

因为,再怎么产业升级,还是基于对「物」(资本增殖)的价值,并不一定体现人的价值,甚至与之相违背。

比如,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带来自检、自我维护、自主控制、自我修复,反而减少了工作岗位。

甚至于连程序员都面临失业的风险(有人研究高智能自主编程)。

换言之,越是升级,科技越是发达,资本(资源)越是集中,所流经的渠道和程序越少,增殖效率越高。

这固然符合资本主义,但是,这是人本主义所需要的吗?

同样是一个亿,是拿地、盖厂房、招工、办工厂更繁琐,还是雇几个操盘手敲键盘投入股市回报更快?

当一条街上都是小店铺的时候,每家店总要养活几个营业员和收银员,而当集成为大商超的时候,一层楼都只需要几个营业员,只在出口布置几个收银台。

以前是几亿人,每人种几亩地。

而未来是一百万人(甚至更少)就可以种十几亿亩地。

那「多出来」的几亿人怎么办?就业机会呢?

然而,这就是资本运作的规律,这就是产业升级的趋势,这就是生产力发展必然导致的局面。任凭你怎么叫「避免脱实向虚」,「增加就业」,它就是这么个趋势。

能怎么办?总不能开倒车吧?回到原始时代?那就业问题确实是解决了,生产力完了。

总不能为了保就业率,把几亿农民都锁在田间地头吧?

既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怎么办?

这就又回到我前文说的,转变观念,改进理论。

跳出资本主义框架下「工作」,「就业」这些概念的限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框架下的「劳动」。

打鱼是「工作」,吃鱼和想鱼吃是「劳动」。

再啰嗦一遍,「工作是为了活着」转变成「活着本身就是工作(劳动)」。

从生产产品转变成产生需求。

这才是人类区别于物的内在本质属性。

人类只要活着,就一般无差别的产生需求,然后由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带来的工业科技革命「处理」成某种「力」(这个具体实现的过程我真做不到,有赖于具体科学领域的努力,这是远期目标),再用来驱动生产,最终实现满足人类需求。

人类不灭,需求不灭,不断产生需求,不断驱动生产,如此生生不息。

以「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实现全人类对物的支配。彻底扭转「为了使资本(物)增殖而工作」对人的压迫与异化。

只有真正实现了「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才是真正的自由——人类支配自身的时间。

只有真正实现了「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才能消灭剥削——为资本(物)增殖而耗费时间(还不一定有回报)。

若是实现不了「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则时间「不可重叠,不可倒流,不可撤回,不可再生,不可增殖」。那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搬砖无法抱你,放下砖无法养你,加班就不能过生日。这就是最真实,最本质,最残酷的剥削。

若是能实现「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则「时间本身虽不可重叠,但同一时间段内的事情可以同时进行」。

那么,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

不论是在过生日还是抱着你,我都时时刻刻产生需求,驱动生产。

从此以后,不再有上班,加班等概念,也就不再有失业。这就是最彻底的自由和解放。

九、对未来人类社会的一些假想

(一)中长期,主要探讨经济运行体制的突破

简要概括为以「全领域,全行业交叉投资持股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的改版来推动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

既然任何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终究会影响到全社会,那就干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比如说,我前面举的例子,建筑商老板去西藏谈成几千万的项目只掏几百块火车票钱。

如果铁路公司以基建作价入股建筑公司呢?那铁路公司是不是建筑公司的股东?建筑公司做项目挣到钱要不要给铁路公司分红?这是不是就不止挣几百块票钱了?

没准到时候铁路公司看不上那点儿小钱,索性免费乘车,专心投入基建搞好服务挣股东收益去了。

与此同理,不管是饭馆,奶茶店,医院,研究所,烧烤摊,学校……但凡一点儿产业都算做入股别的产业,但凡别人的产业也都是自己所在行业的股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个人认为,这样的好处是尽可能刺激消费(反正现在社会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

当全社会是全社会的股东(我股东我自己?)时,任何投资和消费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毕竟,别人挣到钱就相当于增加了你自己的股东收益,你前脚花了钱,别人挣了钱,也算你所在行业一份(因为算股东嘛),后脚你所在行业就领年终分红,算是效益好,你作为打工人也跟着加薪,基本上,只要整个国民经济是正增长,那大家都有钱赚。

这就叫「大家都抬桩」。

吐槽:这 TM 不就是超级托拉斯和利维坦加全民传销么……

我还说是「真正的全民所有制」呢。

好吧,不深究这个了,大概就这个意思,大家凑合着脑补吧。

现在的关键还不是细节(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设计得出来的),而是先开阔思路,我们需要在国民(社会)经济中把大家的利益都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路。

话说,骗人网贷透支消费算个鬼的「消费主义」,我这样设想把消费与投资完全重合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义」……

注意!这个跟苏联解体前搞的每一个国民都持股不一样。

那就是修正主义到家了,等同于全民私有(而且是平均主义私有)。

也不同于我国之前的国有制企业(那个比较条块分割),我这个是宏观上的行业交叉投资持股,具体到个人,大家都还是劳动者,无产阶级,不具体占有生产资料。

只不过是以交叉投资持股方式保证各个行业都能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利(稳赚不赔)。姑且算是「宏观盈利法」而非「账房经济学的微观盈利法」。

特别提示!上述观点极其仓促!极不严谨!之所以提出来,不是说非要按照这么搞,而仅仅是为了刺激大家开阔思路,不去钻各种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和 MAGA 的牛角尖。

理由如下:

长远来看,生产力是一定会也一定要发展进步的,这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过剩(如自动化,智能化)。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跟姓资姓社无关。

基于经典的三大产业分类,主流的,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劳动力的分流与转移,尤其是向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转移。美国不就老是吹牛嘛,一百万人种田,养活剩下来几亿人唱,跳,rap,篮球。但是,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这是第一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时还达不到的),使得服务业的劳动力都被挤压出来了,比如,无人机,无人车的推广,未来搞不好就会挤掉快递小哥的饭碗。啥?你说劳动力转移到设计,制造,操作,维护无人机,无人车?可惜,新创造的岗位未必与挤掉的就业机会等量代换,科技的发展往往是以需要少量劳动力的高端取代耗费更多劳动力的低端,兴许,人家挤掉 1000 个快递小哥的同时,只提供 100 个新的运维岗位呢?剩下的 900 个怎么办?怪他们不努力?

其二,第三产业的畸形旺盛会反过来挤压第一,第二产业,可能导致脱实向虚(这点不需要展开讲,大家都懂)。

所以,传统的「转移法」越来越面临「耐药性」。管你凯恩斯主义也好,罗斯福新政也好,MAGA 也好,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消费)还不够旺是客观事实。

总之,真要论具体制度,有赖于专业人士的探索!

(二)如果能在上述第(一)点所铺垫的道路上稳步发展和积累到更遥远的未来,那我就畅想(狂想)「实人类社会,虚人际关系」

1.在劳动和生产层面,实打实的人类社会

一切都以需求为动力。

全凭想象啊,真到了那个时代,人类的任何需求和欲望(包括但不限于吃饭,穿衣,看电影,医疗,谈恋爱等等),全都被「某种高科技系统」(超算?脑机接口?别的什么?)抽象成高度概括的若干类指令,用来驱动生产。

比如啊,你想吃米饭、苹果、香蕉、羊肉、牛肉,这个想法不会被「系统」直接当做指令,而是先抽象成「需要主食、水果、肉类」,再用这个抽象和概括过的,「需要主食、水果、肉类」的指令,来(模糊)驱动生产。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人类的头脑过于天马行空(这跟素质无关,这就是人类的特质),客观生理需求和主观心理需求之间的差距和弹性大到不可理喻,不可能做到精确,只能模糊处理。

否则,若不加以高度抽象概括,那要是有人想一茬是一茬,想象出一个不存在的「九转还魂清冽果」,这到哪去弄?系统不得崩溃了?所以,只能抽象,概括,模糊。

那么,若是按上面说的,高度抽象概括,模糊驱动的「系统」,则实际的产量就也不会追求精确,而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上限和下限之间弹性浮动。

下限就是当时现存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总量(这个是算得出来的),不能比这个更低(除非生产力遭受巨大破坏,比如被小行星撞了)。

上限就是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准。

至于具体数量和种类,不依据个体想法。

不管你、我、他是想吃苹果还是「九转还魂清冽果」,一律抽象成「水果」这个指令,基于当时客观物质条件的配置(原料,产地,工具,设备等等),每一种能生产的水果都投入生产。

至于前面所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弹性浮动」如何实现,初步考虑的是产生需求时脑电波总量(或其他什么)的强度吧(姑且胡诌个概念叫「主观能动性的力度量化」)。

最后,大家会得到「九转还魂清冽果」之外(因为实在是没有),所有实际能生产的水果(包括真正想吃的苹果)。

也别计较是否浪费了,这个做不到「海量专,精确算」的。

好歹追求的是「物质极大丰富」,若是没有「多出来的」,还计较是否浪费,还算个什么「极大丰富」?算什么「英特纳雄耐尔」?

上面只是拿水果举例,其他的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自行脑补。

2.落实到生活层面,构建起虚假的人际关系

在上述第 1 点的基础上,若是人类都能通过将需求抽象成指令来生产了,那生产力水平就到了「有业无职」的阶段。

也就是说,工业、农业之类的「业」还在,但不存在工人,农民这样「职」的区分。

你想吃(需要)饭、肉、果子,你的需求就会被抽象概括成「农产品、食品」,然后被「系统」用于驱动生产,你就算工作了,就算从事农业和食品行业了,不用去具体就职。

哪怕你日常随便干点啥,不管是看个风景,跑个步,出于好奇看本书,摇个试管,都能刺激大脑有针对性的不断产生需求。

比如,刚好看一部医疗的电视剧,就想着要是有某种新药就好了,这就是需求,接着就被「系统」抽象概括成指令,驱动生产(也包括上游的研发,设备制造等一整条产业链),你就又算是从事医药行业了。

就是我前文说过的「生活本身就是工作」。

到那时,也就不存在什么上班、下班、加班、就业、失业、剥削。

而与之相适应,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发生变化。

在劳动和生产上,由于已经是由需求来驱动,那就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了。

那时的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社会化劳动和生产领域的「一枝独秀」(即只受需求驱动)与私人生活方面的「百花齐放」。

客观上的家庭会不复存在,只存在主观感受上的家庭。

比如,每个人按自己的喜好,拥有数量不等的机器人或仿真人或生化人,总之不是真正的人类,只是「工具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啪就啪,性别不限,外表不限,啥都不限。

不想留后代就由「工具人」陪伴照顾到死,想留后代就把 DNA 留在「工具人」体内,送到繁殖中心通过人造子宫培养出来,接下来也是由「工具人」(足以扮演父母亲友那种)抚养长大(这才是我期望的「社会化抚养」)。

在需求上,「工具人」的性能可以满足你生理的心理的种种方面(可以扮演亲友等等角色),但「工具人」本身又不具备真正人类的属性(智,识,体等等还是与真正人类有区别有差距)。

说难听点,就是更高档的,以假乱真的「充气娃娃」。

这就是先前说的,客观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家庭,不复存在。

代之以人与物(工具人)之间的,主观感受意义上的家庭(高仿真虚拟现实?)。

这样一来,还真就应了马克思说的,婚姻、家庭、忠诚、背叛等等都不存在了。

那时,人类社会的景象是:在真正的人类个体之间,大家都只是平等的,一般无差别的产生需求,抽象出指令驱动生产,也就不再需要具体的人际关系。

客观意义上的即真正的人类之间的人际关系(家庭,同事,朋友之类)会解体,代之以真正的人类与「工具人」之间的,主观意义上的、高仿真的、虚假的人际关系(因为真正的人类需要构筑主观意识)。既然真正的人类之间的真实的人际关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工具人」之间的虚假的人际关系,也就消灭了人对人的压迫,转变为人对物的支配。

而且,既然都「工具人」了,私生活也就「百花齐放」了。

管你是想孤独终老,从一而终,后宫佳丽,地主大院,小布尔乔亚,绿色环保,皇上圣明等等乱七八糟的,都无所谓了,都自由了。

关上门,谁管你穿龙袍还是兽皮?

反正都是「工具人」在陪你玩「真实家家酒」。

在生产力水平上,英特纳雄耐尔体现为大家都是一般无差别产生需求,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一枝独秀。

在私生活领域,英特纳雄耐尔体现为以往所有社会形态下的生活方式都可以自由同时存在(基于「工具人」的高仿真)。

好了,不多说了,准备结尾。

其实,文章写到上面第八点就该收手的,就不该还有第九点。

因为,我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挑起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等等具体学科领域,不可能一个人描绘全人类的未来细节,只能从宏观上探讨方向,实在是解决不了微观上的一切技术问题。

但是,没办法,总有朋友在细节和具体举措层面纠结「说的还不够明确,难以想象」,那为了便于大家想象,我只能勉强「具现化」了(虽然这种超远期宏观层面的问题压根不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下具现化)。

最后,提示大家,若实在是还闹不明白或不爽,也别跟我争(我争不赢,因为我做不到硬生生造出一个客观未来,给不了一个客观物质答案),只需要记住,我的核心观点只有下面几句:

1.「劳动」和「工作」不一样。

2.表层意义上的剥削(即大家在意的「分配不公」)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3.我真正在乎的,是表层之下,本质意义上的剥削。即将「劳动」异化为「工作」。这种剥削,才是深入骨髓和灵魂的。它剥削走的,并不是有形的金钱,而是无价的自由。这一层才是表层剥削(分配不公)得以存在的基础。

4.要想消灭剥削,就必须将劳动的本质抽象成一般无差别的产生需求,而非局限于生产具体产品。

5.人类的存在本身,就会一般无差别产生需求,就是「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

本文作者:李劼备案号:YX018YEVJvOVpPB1K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 2021 - 2024 墨海拾贝

Me

Cut out summary from your post content here.

The remaining content of you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