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进而一统三国,刘禅的评价会变成什么样?

2023-06-27T00:00:00Z | 20分钟阅读 | 更新于 2023-06-27T00:00:00Z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进而一统三国,刘禅的评价会变成什么样?

“我说陛下啊……”

“现在您才是陛下。”顶着诸葛亮脸的刘禅诚惶诚恐。

“我说你是你就是!”诸葛亮下意识地抚须,摸了个空才想起,自己已经变成了刘禅,想到这里,诸葛亮更惆怅了。

“我说陛下啊,你去青楼我不反对,但你顶着我的脸去青楼这就很不对了。”

“互相体谅啊丞相,你现在还住在皇宫呢,你看我有一丝丝的担心吗?”

“说到这个,老臣已经躲着皇后好几天了。”

听到这句,刘禅当时就蹦起来了。

“当年你和我爹一起逼我娶她的时候考虑过今天吗!她长的和她爹一样啊,你们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你知道一觉醒来身边躺着翼德叔是多惊悚的一件事吗?”

(一)

那是章武三年的夏天,昭烈帝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在朝臣的拥护下登上帝位,改元建兴。

群臣发现,向来惫懒的天子突然勤政了起来。

传说是一向操劳的诸葛丞相因劳成疾,只得在家休养,刚刚继位的天子不忍丞相忧劳,每日奋发,力求朝中杂事不扰丞相修养,看到勤于政事的刘禅,赵云马岱等一众老臣无比欣慰。

当年的丞相已然是三更眠五更起地日夜忧劳,据说如今更是达到了三更眠三更起的地步,白帝城后,诸葛丞相心力交瘁,也该休憩几日了。

就在此时,天子却忽然找到赵云,相约一同去探望丞相。

“今日请将军与我同去劝劝丞相,合理安排时间,听闻丞相最近已经从三更眠五更起变成了三更眠三更起。”

“三更眠三更起?这是又提前了两个时辰?”

赵云皱紧眉头,“确实该劝劝丞相,不要过分操劳了。”

天子,或者说真正的诸葛亮咬牙切齿。

“操劳?他是一天睡十二个时辰!今天三更眠!第二天三更起!”

赵云驾车来到相府门前,下马叩门,相府门僮出迎询问。

“大汉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赵云,特来拜见丞相。”

门僮犹豫了一会,回道:“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赵云无奈:“你只说赵云来访。”

门僮转身离去,赵云苦笑:“丞相的门僮还没换人啊。”

赵云身后的天子面色尴尬。

老仆通报后,管家恭敬出迎,笑言丞相在小池观鱼,不便出迎,将军可以自己过去。

赵云走进,只见林苑淡雅,翠色青青,池苑交融天然静气,清泉拂岸自然仙风。正感慨着丞相雅趣,却见到池边已点好了一堆火,火上架着一根竹杖,竹杖上穿着鱼,黄皓在撒调料。

丞相拿着烤好的在吃。

吃的满脸都是。

天子不易察觉地叹气。

(二)

送走赵云,君臣池边对坐。

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刘禅打破沉默,拿起一条烤好的锦鲤,刚想入口,在诸葛亮的注视中又讪讪地放下。

“你是天子。”

“现在您才是天子。”

刘禅的目光清澈而又坦然。

“我清楚自己做不到。丞相你也知道,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个安乐王爷,娶个小家小户的女儿,稀里糊涂地过完这辈子。”

“可我不能,我是父皇唯一的嫡子,要对的起江山和汉室。”

“我是天子,要对父皇留下的江山负责,要对留守汉中的将士负责,要对追随父皇从徐州迁到荆州的百姓负责。我要让赵云马岱安度晚年,要让费祎蒋琬才华施展,要让十几年不见刀兵的西南百姓,继续安享太平。”

“荆益二十万百姓,刘禅不能对不起他们。”

“丞相你不知道,当我发现和你交换身体时有多高兴。你才是真正能匡复汉室的人,才华,能力,忠心,骄傲……你拥有匡正天下应该拥有的一切!可惜你不姓刘。”

“可现在你姓了。”

“白帝城中,父皇对你我说过。”

刘禅盯紧诸葛亮的眼睛,声音平静而又坦然。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

结东吴,抗曹魏,挥师北进,克复长安。建安十二年诸葛亮走出南阳,投身刘备,隆中对出,二十年三分天下。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兴复汉室的可能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现在君臣面前,可惜江东孙氏无能无志,背盟弃约,昭烈皇帝倾国之兵败于夷陵。

刘备知道,出兵必亡,即便战术上取得胜利,蜀汉在战略上一样是败。关羽死后,炎汉最好的选择是收缩兵力。报仇,就意味着亲手放弃了争天下的可能。

但他依然选择出兵。

有些东西比天下更重要。

这就是刘玄德。

这才是刘玄德。

所以白帝城中刘备给出诸葛亮那个选择的时候,诸葛亮心甘情愿选择了阿斗。

这是所有朝臣共同的选择,五十年间,那些在刘备庇护下成长的年轻人一个一个成熟,直至成为炎汉可托生死的肱骨。他们不会放弃刘禅,正如当年的刘备没有放弃他们一样。

所有人都在等刘禅成长起来,就像刘备当年等他们成长起来。

这一天,刘禅发现了回应期待的可能。

建兴六年,诸葛亮上疏伐魏,恳陈讨贼兴复之效。

天子亲征。

(四)

出兵之前,众将汇聚,令将校们没想到的是,宣讲北伐大计的并非众人以为的诸葛丞相,而是被诸葛丞相扶上首位的天子。

赵云第一次觉得面前的天子有些陌生。

雍州凉州的山川地理;曹魏每支部队的驻地,将领的名称,性格与用兵习惯;北方大族可能的反应;招抚流民的方法;益州的粮食储备;春夏之间的生产预期;成都到前线的后勤供应……天子对这一切都烂熟于心。

简直就像诸葛丞相变成了天子一样。

赵云眼中,天子和丞相的身影缓缓重合。

会议之后,群臣散去,独留天子与赵云两人。

天子对坐在赵云面前,平和沉静,娓娓道来。

“此次出征,还要辛苦叔叔,若曹军城坚池利,一时难克,还请叔叔不必过于勉强。一城得失只在一时,叔叔平安回来,才最重要。”

“天下必须属于我们,也必然属于我们。”

赵云俯首下拜,而后缓缓抬头,看向当年自己从长坂坡带回来的孩子。

自己期待了二十年的孩子。

那正是赵子龙白马出冀时所期待的,可以托付天下的身影。

如果先皇能听到这些,不知道该有多高兴。

白发老将俯首再拜,而后脊背升起,挺直如龙。

“陛下放心,关云长不在,我赵子龙在!”

七十岁的老将提枪远去,恍惚之间,依稀可见当年银枪白马的少年身影。

建兴六年,赵子龙连下三城。

(五)

王朗做足了准备,无论曹丕出行前的叮嘱,陈群或有或无的暗示,王氏已然枝繁叶茂,身为三朝老臣,王朗见过了太多谋算与荣辱,此次主动出征,既是对曹真的辅助,也是为世族争取未来。

他看到了陈群的构想,只要陈群的九品官人法得以实现,从今以后,高官重臣将只从世家大族选拔,天下将永远成为世族的天下。

琅玡王,天水赵,弘农杨,陈郡谢,赵郡李……自光武兴汉以来,世家掌权,已成定局,陈群此举,不过是将约定俗成的惯例变成法令而已。

你琅琊诸葛又如何不是世家?为什么要回到那个泥腿子也能高居庙堂的时代?降我曹魏,累世公卿,郡治朝堂,无人违逆,一个无论谁当皇帝士族都高枕无忧的时代不好吗?只要九品中正得以实现,关羽张飞这些贫贱出身的粗人永远都不会到庙堂上来了。

强势如曹操任人唯才,最后曹丕还不是向我士族妥协,你诸葛亮又何必强撑着那扇为泥腿子打开的大门?

他有自信,纵不能让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也能在两军阵前说明大义,让诸葛亮明白这天下大势。

王朗纵马而出,遥遥施礼,而后信心满满地抚须微笑。

“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不是。”

只见蜀军阵型变换,人群中钻出一个胖子。

不待王朗说话,胖子便抢先开口,顷刻之间,吐出无数粗鄙之语。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二臣贼子,图谋篡位!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奴颜婢膝;社稷丘墟,苍生涂炭;断脊之犬,摇唇鼓舌;狼心狗行,谄谀之臣!

王朗喷出一口鲜血,当场昏阙过去。

(六)

城关之上,天子极目远眺,身侧是新近投汉的降将姜维。

“微臣听说了陛下和王司徒的论战,陛下雄辩无双,令人佩服,不过姜维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为我解惑。”

漫步城关,姜维含笑发问。

“九品中正之法,足以收尽世族之心,陛下当真不心动?”

姜维不希望自己的主君狡诈而伪善,可姜维同样不希望追随着一个单纯无知的主君,诸葛丞相英明决断,昭烈皇帝慈厚宽仁,四十年君臣相宜,朝堂人心垂拱,只要诸葛亮赵云这些老臣还在,炎汉就出不了大乱子。

可丞相离去之后呢?

既然来到蜀汉,姜维便愿意尽忠。但忠诚同样有不同的方式,姜维所问,既是天子的观点,也是天下未来的走向。

曹魏选择了陈群的九品中正,皇族向世族妥协,为获取世族对登基的支持,不惜截断寒门上升之路,许诺世族事实上的裂土封疆。

至于孙吴,当孙吴选择截杀关羽而非攻取合肥的时候,便已经在事实上选择了偏安,没有了北进的心气,也就放弃了争天下的可能。

若论大义,曹魏挟天子威,蜀汉奉衣带诏,唯有孙吴,大义最弱。曹丕登基时,孙权遣使修好,本欲平等相交,结果被封大魏吴王,为天下笑。

对于天下的未来走向,只有炎汉还没有给出答案。

不是所有君主都有资格一统天下。

姜维所问,不止天子一人的心性看法,也是未来五百年的世道人心。

姜维将可能的回答分为上中下三策。

若为下策,姜维依然会尽心尽力,但对蜀汉的未来,姜维不再抱有期待。

若为中策,姜维会建议丞相退守以待时事。既然君非庸君,那便时间在我,选择九品中正的曹魏虽得一时之盛,亦藏百代之衰。

若为上策,姜维相信,自己能活着见到兴复汉室的那天。

这是一场臣子对君王的大考。

那一天,姜维听到了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最好的答案。

“子曰有教无类,朕愿选贤举能。”

“所有人都应当有希望。”

老到成熟,又带着年轻人独有的朝气。

姜维望向西北。

天高地阔。

万类霜天竞自由。

姜维俯首下拜。

“姜维有愿,与陛下同。”

“愿江山富足,天下无冻饿贫贱之民!”

“愿良医遍布,天下无疫疾困厄之民!”

“愿刀兵止息,天下无骨肉离散之民!”

“愿教化广博,天下无愚昧无知之民!”

“愿天下一统,黎庶康乐,刀兵斧斤不加其身,富足繁华不夺其志。黄发垂髫,皆得其乐;稻苜粟麦,各得其时;四夷臣服,八方奏表;人间充正气,天地皆浩然!”

(七)

诸葛亮以天子面容坐镇前线,而成为诸葛亮的阿斗正在前往东吴的路上。

为了防止假扮自己的阿斗穿帮,诸葛亮不惜放弃马谡这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街亭守将,让马谡和邓芝随行,共同保证联盟的建立。

阿斗此行的任务就是顶着诸葛亮的面容出现在东吴,然后什么也不用干,真正的谈判任务只需交给邓芝。

此番东行,邓芝要送给东吴一份真正的厚礼。

一份东吴无法拒绝的厚礼。

攻下合肥的可能。

东吴建康城内,诸葛瑾带着复杂的心情迎接了诸葛亮。

诸葛瑾这一代,家族最为出彩的便是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三人之中,最求功名的诸葛诞入仕曹魏;诸葛瑾南下建康,选择了江东孙氏;唯有家族中最为散淡也公认才华最高的诸葛亮,躬耕南阳,始终不愿出仕。

建安十三年,诸葛亮终于出山,却选择了当时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玄德。

对于诸葛亮的选择,诸葛瑾虽不赞同,但同样表示尊重。

就连诸葛瑾这个亲兄弟都没想到,就在一年之内,诸葛亮出南阳,烧新野,连结孙刘,最终促成了那场决定天下走向的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名动天下。

那年刘备四十七岁,郭嘉三十八岁,贾诩六十一岁,荀彧四十五岁,曹操五十三岁。

诸葛亮,二十七岁。

诸葛亮功业无暇,私德无缺,才学无双,辩才无敌,可这一切都不是诸葛瑾心情复杂的理由。

诸葛瑾迷茫的看着自己面前红光满面的胖子。

眼前这货是谁?

我那风采无双的兄弟去哪了?

刘备夷陵败后,听闻诸葛亮殚精竭虑,每日只进一餐,每餐不过一碗小米,当时无论孙吴还是曹魏都认为孔明命不久矣,当时诸葛瑾还真诚地伤心了一阵,计划等到诸葛亮去世,就向朝廷请命,以使节身份前往垂吊。

现在一看,孔明壮地能扛自己走。

犹记得当年琅琊一别,诸葛亮形貌风雅,数十年后,如何变成了这个样子?

孔明在蜀地经历了什么?

东吴朝堂,群臣再现出建安十三年的雄壮景象。

依然是舌战群儒,依然是风采无双,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孔明换成了邓芝。

蜀汉此行带着巨大的诚意。

曹魏倾力攻蜀,东南缺少兵力。只要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消息传出,曹魏必然会放松警惕,没人相信蜀军会在没有诸葛亮的时候发起行动,而诸葛亮不在的这段时间,就会被魏军视为千载难逢的时机。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曹魏倾兵攻蜀,只要东吴有勇气兵出赤壁,就会真正拥有占据合肥的可能。

江东大族安土重迁,守土有心而开疆无力,孙权几次锐意北进,却几乎次次折戟合肥,建安十八年,张辽的八百破十万更是打击了整个东吴的信心。

难道我东吴当真无望争夺天下?

群臣争辩,孙权高居上首,目光沉郁而凛然。

东吴虽小,也有万里江山,人口虽稀,亦能提兵十万。

关中之地,蜀可往,吴亦可往。

若是相信所谓天定人力,建安十三年就该降了曹操!长嫂还在,公瑾孀妻尚在,江东子弟皆在,孔明一州对六州尚且不落下风,东南江山万里,才俊无双,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别人争夺天下?

我江东孙氏,不弱于人。

孙权起身,眸中精光四射。

白发帝王再现当年拔剑斩案的豪气。

第一次联盟,保证了江东不失。

那第二次?

“告祭周瑜,今天我江东孙氏,再为这天下赌一次!”

(八)

一场小规模的朝会之后,天子与姜维对坐。

“伯约,对于刚刚的议论,你有什么看法?”

姜维起身抱拳。

“炎汉人才济济,各位将军非姜维可以臧否,但如此宽和的朝堂,姜维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到东吴出兵,姜维确定了天时在我。”

“看到群山万壑,姜维确定了地利在我。”

“看到炎汉众将,姜维确定了人和在我。”

“不敢妄言大略成败,但仅赵广将军对荆州的分析就能如此详尽,姜维相信,此战必胜。”

天子含笑北望。

“伯约,赵广看到荆州就足够了,他是将才,但你不同,你是真正的帅才,要看到比荆州更远的地方。”

“我要让所有人重新记住。”

沧桑老臣抑或少年皇帝意气风发地挥刀前指。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终南险道,万壑拥关。

蜀军尚未发起大的攻势,司马懿在军中默默心算。

此次出征,曹魏中枢已经达成共识——所谓北伐,不过是蜀汉的回光返照而已,关羽已死,张飞已死,赵云年事已高,蜀汉的人才已经逐渐凋零,就连诸葛亮本人都已经年近半百,蜀军的精气锐气即将开始下滑,中枢也缺乏足以接替诸葛亮的人选。虽然曹真王朗在战场遭遇大败,可司马懿依然不认为蜀汉会赢。

听闻诸葛亮每日不过一餐,睡眠不足三刻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确定,诸葛亮命不久矣。

司马懿……本来是这么以为的。

就在刚刚,来自东吴的细作传来了消息。

听到诸葛亮在东吴每日肉三斤饭五斗还要夜御十女的时候,司马懿沉默了。

(九)

联盟功成,东吴提兵北上,邓芝和马谡回到成都,却唯独不见刘禅的身影。

顶着诸葛亮的面貌,整个益州没人可以拦他。

诸葛亮手中拿着一封信,一封刘禅的亲笔信。

刘禅去了前线。

诸葛亮没有想到,刘禅比所有人预想的更加绝决。

“丞相,我从密报中看到,如果孙吴的进军不能调动足够多的曹军前往合肥,那丞相的包围网可能不能如期组成。为保证曹魏将足够的军力调往江东,魏军需要足够大的战功,而我能给他这个战功——阵斩诸葛亮,寻遍整个益州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功勋了吧。只要曹魏认为丞相身死,那炎汉在曹魏眼中的危险性就会大减,而曹魏也会把足够多的西北精锐调往江东——丞相离世,炎汉需要最少一年的休整,这是正常情况下最少的估计。

无论是出于实际需要,还是为了打消曹丕对自己拥兵自重的疑虑,司马懿一定会同意将部分精锐调离边境。司马懿骤得大功,司马氏必然会在长安遭到猜忌,曹魏不和,司马懿就会寻找机会自保,从而放慢进攻的整个节奏——这会是炎汉最大的机会,我拉着马谡计算过,这段时间足够完成丞相对凉州的布局。”

“只有诸葛亮死在面前,曹军才会真正放松警惕,丞相的计划才能真正万无一失。”

“二十七年纵情声色,且让刘禅真正对得起父辈一次。”

“阿斗无能,无奇伟雄壮之貌,亦无雄辩无双之才。临行之前,无言壮己,唯借父言以托丞相。”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禅去矣。”

成都,费祎收到了陛下的亲笔信。

“吾死刘谌继之”。

(十)

魏军帐中,司马懿怔怔无言。

就在昨天,魏军斥候发现蜀军的小股部队,发兵攻灭之后,居然在死者中发现了蜀丞相诸葛亮的面容。于此同时,与他在五丈原对峙的蜀军紧急对峙,加强守备同时洒出大量斥候,无疑证明了战果的真实性。

袭杀诸葛亮,这是真正的泼天战功。

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可出于私心,司马懿其实并不希望诸葛亮死在这里。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天下九州,曹魏占据最为繁华的北方六州,而蜀汉不过益州一州之地,若非剑阁险峻,诸葛才高,益州区区十万户,如何能对坐拥整个北方的曹魏保持攻势?如何能保证他司马懿独掌兵权?

天下有诸葛亮,对曹魏是大不幸,对他司马懿却是大幸。若非诸葛亮的压力,翻手无情的曹丕如何能容忍他手握重兵?

平心而论,司马懿不愿灭蜀。

司马懿清楚,灭蜀这样的泼天之功绝不是他一个外臣能拿稳的。嬴稷容不下白起,刘邦容不下韩信,曹丕又如何能容下他司马懿?

曹操离世时,司马懿是曹操留给曹丕的班底;辅助曹丕登基后,司马懿更加飞黄腾达,转抚军,假节钺,封向乡侯,虽无宰相之名,已有宰相之实,待到曹丕离世,司马懿只要活着,就注定手握天大权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我司马懿呢?

曹氏废汉帝而登大宝,那我司马氏呢?

司马懿已经看到陈群的建议,只要九品中正制得以实施,司马家在朝廷内外的权势将进一步扩大,司马氏已经和包括王朗在内的朝廷重臣紧密链接,形成一张遍布整个朝廷的门生故吏组成的大网。

若真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司马懿相信,自己家未必没有争一争的可能。

司马懿知道东吴对合肥的攻势,但司马懿并不在乎,无论合肥在不在曹魏手中,对不影响司马家的大局。

何况那只是孙权啊。

面对诸葛亮,司马懿哪怕收到女装这样的天大侮辱也不愿意出战,可面对孙权,司马懿真不觉得自己就差了什么。

除了投身蜀汉的诸葛村夫,司马懿坚信,寻遍在世英杰,自己不在任何人之下。

如今诸葛村夫已死。司马懿心中没有什么惺惺相惜的感伤,只有按捺不住的兴奋和狂喜。

郭嘉已死,荀彧已死,荀攸已死,鲁肃已死,周瑜已死,庞统已死,如今诸葛孔明也已经死在阵前,建安时代的荟萃群英风流扫尽,活到最后的只剩他司马懿一人。

他司马懿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

诸葛亮死,朝廷的调令很快就会到来。东吴方向大概率会由天子曹丕亲自主持,抽调西北主力,说明朝廷准备在保住合肥的同时,在江东方向施加更大的压力。

关羽已死,孙吴蜀汉再成唇亡齿寒之格局。而今诸葛亮身陨关中,互为藩屏的吴蜀出现了巨大缺口。

诸葛亮死,起码一年之内,蜀汉无力再战。

曹魏获得了长达一年以上的单独攻略东吴的时机。

曹丕亦为雄主,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司马懿叹了口气,命令一半精锐兵马前往江东,同时做好自己亲自带兵返回洛阳的准备。

既然曹丕准备亲自主持江东方向的战事,那他司马懿一定会被命令留守洛阳,不论未来如何,起码到目前为止,司马氏还是皇家眼中忠实的盟友。

可司马懿还是隐隐感到不安,没来由地想起自己进攻西城的那一幕。

那是不久之前的春天,司马懿进兵街亭,直抵蜀汉西城之下。

他看到了门户大开的西城,一个胖子在城头弹琴,除了身侧焚香的两个童子,全城见不到一个人。

而细作居然指认那人是蜀主刘禅。

一生不信神鬼的司马懿,莫名感觉身在迷雾之中。

(十一)

洛阳传来消息,曹丕不出意料地亲征东吴,司马懿封大都督,假节钺,坐镇洛阳。赵云在五丈原摆出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而蜀军后续的增援部队却已经缓缓后撤。

一切皆如司马懿所料。

命令部分军马留守之后,司马懿出发前往洛阳。

就在即将到达洛阳之时,司马懿得到军报,魏军在五丈原和蜀军发生冲突。

司马懿骤紧眉头。

五丈原?为什么五丈原的赵云还没有撤军?

司马懿眼角狂跳,终于意识到最重要的问题。

蜀军主力去哪了?

在他和赵云对峙的时间里,蜀军主力去哪了?

赵云麾下不过骑军不过两万,算上后续部队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四万,益州虽小,蜀军能调往前线的兵力也不会低于八万,除了赵云统领的部分,其他蜀军去哪了?

益州出关中的路线,能让大军通行的应该只有一条斜谷道才对。

不对!还有一条!

楚汉相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司马懿全都明白了。

好一个刘禅,好一个赵云!好一个诸葛亮!竟然不惜两万人作掩护,居然不惜让自己亲身送死!

司马懿明白了此前一切反常的原因——邓芝对东吴的出使,出现在西城的刘禅,主动送死的诸葛亮,蜀军一系列诡异的军事调动。

蜀军居然在自己面前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战略欺骗!

真正的蜀军主力,恐怕已经迫近长安了,驻守长安的夏侯楙根本不是蜀军的对手。

以丞相换时间吗?

好一个蜀汉。

他们居然真的敢赌。

谁制定的计策?诸葛亮还是那个姜维?

长安危矣,雍州危矣,关中危矣。

明白一切的司马懿想要回师,可思虑良久后终究还是选择放弃。且不说时间上已经不可能,即便自洛阳调禁军北上,后勤也根本不可能完成供应,曹魏根本无力在两线同时开启两场全面战争!

当今之计,士兵不但不能从江东回撤,还要加码!必须以最快速度击破孙权!

如果不能,曹魏就真的危险了。

司马懿的面色阴晴不定。

当曹魏的利益和司马家的利益绑在一起时,司马家毫无疑问会是曹氏最为坚定的盟友,可若是曹氏和司马氏的利益,有了冲突呢?

(十二)

五丈原一战,赵云全歼敌军,可接下来的赵云就要面对近乎疯狂的六万曹军。死守五丈原,只为偷渡子午谷的骑军得以配合魏延,一口吞下雍州曹军主力。

世人皆以为蜀军主力会出斜谷道北伐,斜谷道外的五丈原也是双方争夺的重点。虽然魏延提出过领五千骑兵从最为险峻的子午谷奇袭的计划,但无论蜀汉还是曹魏都认为此举过险,只要魏军在谷外布防,蜀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诸葛亮用兵奇正相合,但根源依然在一个正字,何况面对占据整个北方的曹魏,蜀汉属于国小力微的一方,奇兵一败,便会满盘皆输。

诸葛亮确实是这样的,他有信心对司马懿为代表曹军将领在正面作战中保持优势。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不是什么空话,而是赤壁以来刘备帐下诸将自始至终都要面对的现实。诸葛亮在新野是如此,关羽在樊城是如此,张飞在当阳也是如此。

可刘禅死在了前线。

这是刘禅用性命争取的时机,为了刘禅,诸葛亮也不能放弃。

出斜谷的赵云只是疑兵,诸葛亮把全部主力都押在了子午谷!

只要赵云将司马懿留下的曹军主力钉死在五丈原,蜀军将在整个关中如入无人之境。

司马懿一旦反应过来,五丈原的赵云无疑将面临最大的压力。

诸葛亮在赌,赌赵云不仅能抗住魏军的猛攻,还能在给魏军造成巨大损失后,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我知道这很不可思议,我知道这很难做到,但是,你是赵子龙啊。”

斜谷道外,赵云将青冈剑归鞘,反身下马,向将士重重抱拳。

“很高兴认识各位。”

长安城外,魏延整理衣甲,身后的骑士沉默跟随。

既然陛下答应了兵出子午谷的谋划,魏延便不介意死在这里。虽然曹魏的反抗出乎意料地强烈,但看到几乎倾巢而出的曹魏虎豹骑,魏延知道自己赌对了。

赵云已经将曹军南征主力钉死在五丈原,自己也成功完成了吸引长安守军的任务。在洛阳的曹魏中枢反应过来之前,整个雍州任由驰骋。

魏延知道马岱去做了什么,也相信陛下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这本就是他和陛下做过的最后一次推演,现在,推演中所有的局势都已经在现实中达到。

距离虎豹骑只有不到三十里了。

魏延深吸一口沁凉的空气,缓缓提起战矛。

“兴复成败,在此一举。”

长安一战,魏延拼至最后三十七卒。

一月之内,北伐突飞猛进。司马懿留下的六万大军被分割在斜谷道,而魏延于子午谷出兵,奇袭长安,最终封锁潼关,完成对雍州曹军的战略包围。

这是一场以整个天下为棋子的对弈,司马懿以为胜负手在汉中,孙权以为胜负手在合肥,而在真正的胜负手在凉州。

马岱入凉之后,整个凉州悄然翻转。伴随着曹魏长安守军的灰飞烟灭,炎汉的实控范围已推到函谷关一带,如今的炎汉除了益州,还坐拥包括长安在内的整个西北。

这正是灭六国之前大秦的疆域。

这是一场真正的豪赌,刘禅用自己的死为整个蜀汉争取了时间,若非刘禅身死,诸葛亮也不会接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刘禅一生都懦弱反复,唯独死的时候像个帝王。

自成都入汉中出陈仓,而后兵开函谷关。这是汉高祖一统天下所走过的路线,如今炎汉再走了一次。

益州,荆州,雍州,凉州。

益州米粮,荆州将相,凉州军马,雍州称皇。

雍州的治所是长安啊。

银枪如林,战旗猎猎而歌。

诸葛亮微微闭上眼睛。

那些属于先帝,云长和翼德的梦想,那些年少时匡正天下的志向,那些来自过去的豪气,那些思辨无双的英杰,庞统,徐庶,赵云,马超,曹操,于禁,周瑜,陆逊,孙权,吕蒙……或敌或友,无数故人的面容从孔明面前扫过。

前方就是雍州,是长安,是炎汉心心念念无数年的期许之地。

赵云已经打马远去,防备东吴可能的偷袭,关羽的遗憾,不会再有第二次。

诸葛亮端起战旗,迎风高高举起。

(十三)

大汉景耀五年,太史令陈寿奉命修史,挥毫写下本朝的开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卒,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太学上下,书声琅琅。

未央宫外,天子轻轻闭上眼睛。

天下长安。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进而一统三国,刘禅的评价会变成什么样? - 路上不吃牛肉面的回答 - 知乎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 2021 - 2024 墨海拾贝

Me

Cut out summary from your post content here.

The remaining content of your post.